来源:湖州晚报  文章作者:佚名

  湖州是书画大市,具有工艺美术特征的书画装裱行业历来在湖城非常兴旺。秋天裱画是好季节,近日,记者来到湖城文珏阁画廊,拜“阁主”张文龙先生为师,学起了装裱工艺。

  张文龙从高中毕业起就进了工艺美术厂,那时进厂要考试绘画,绘画是工艺美术厂工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正是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张文龙学会了画画,也学会了装裱,30多年来,张文龙练就了一手裱画的精湛工艺,而且擅长画山水。

  中国画装裱有托画心、托绫、开料、嵌线、覆背、镶绫绢、打蜡、装轴(或装镜框)近10道大工序、20多道小工序,“就拿装轴来说,要有出榫头、包榫头、装榫头等多道工序。”张先生说。书画装裱不仅是工艺技术,还要有美学知识,画的色彩、绫绢的色彩、嵌线的色彩和画框、画轴的色彩必须要相协调,画的留白和所镶绫绢的宽窄都有讲究,装裱得好可以为画锦上添花,装裱得不好,看上去就不协调。原来,裱画犹如给书画形象设计,穿上漂亮的衣服,既是技术活,又是艺术活,两者缺一不可。

  记者从托“画心”开始学起,托“画心”是将画反铺在桌子上,将宣纸用浆糊和画粘合在一起,质量要求就是被托的画不能有半点皱褶。平时说的托画就是这道工序。初次托画很容易将画托破,为此张先生先用宣纸代替已经画好的画,作了一遍示范。接着记者照张先生的示范托“画心”,先用排笔蘸上用面粉调好的浆糊,然后刷在宣纸上,可是,记者尽管用心刷,宣纸还是有气泡,“刷的时候,要用力均匀,刷的方向要一致……”张先生边手把手传授,边说。终于将浆糊匀称地涂在了“画”上,然后将另外一张宣纸覆盖在“画”上,用棕刷扶平,使画与宣纸平整地粘合在一起,好不容易大功告成,记者将托好的“画”,慢慢地从桌上掀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贴到一块硕大的木板上,就在托“画心”的最后一个环节上,由于贴到木板上的时候用力不当,将“画”撕破了。

  据张先生说,托“画心”还不是最难的工序,最难的是覆背,它一下子要粘合2层宣纸,难度比托“画心”还要大。所以要想一天时间学好装裱是不可能的事。在文珏阁打工的小唐是来自四川的装裱工,他从事书画装裱已经5年了,记者在他的指导下,学起了相对简单的工艺——嵌线。嵌线就是在“画心”干了后,用一条宽仅5毫米的深色纸线在画的四周镶边。依据小王的指点,记者先用塑料薄片衬在画的一头30厘米长的边上,让它露出2毫米,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然后在画的边上均匀地涂上浆糊,接着,将一条5毫米宽的纸线粘上去,需要留出3毫米,记者屏住呼吸,将细线粘上去,自以为这30厘米很直了,但是反过来一看,宽窄不一,歪歪斜斜。小王只能翻工,这时记者已是满头大汗。只有30厘米长的边,嵌线的难度就这么大,若是10米长卷,或更长的画,其工艺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篇文章:隅已逝,桑榆非晚——著名书画家于建蒲
·下一篇文章:无愁汉子愁夕阳 黄永玉:画画从来就是玩儿(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0710584730EI9626H8CGIIB80GKD1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