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儿童文学网  文章作者:陈尚营

  新华社合肥12月25日电(记者陈尚营、陈诺)每天早上,75岁的王孝连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养的几只鸟喂食。和其他养鸟人不同,这些小动物还是他作画时的“模特”。

  “我是农民,种过地、也做过杀猪匠,40多岁的时候开始学画画。”王孝连说。吃过午饭,他带上笔和纸,要去和其他画友切磋切磋。

  王孝连所在的刘套镇位于安徽省萧县。因为农民书画兴盛,今年2月刘套镇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在这个皖北小镇,最流行、最时髦的娱乐活动就是写字、画画。

  冬至刚过,屋外寒风刺骨。在刘套镇文化站内,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不用专门预约,午饭之后,和王孝连一样,三三两两的农民拎着袋子走进文化站。坐定之后,先闲聊一会儿,尔后拿出毛笔、铺开宣纸,或写或画。作品完成之后,互相还要品评一番。文化站站长陆中华说:“他们都是农民,以前有的种地、有的杀猪、有的是泥瓦匠,都是书画爱好者。”

  陆中华介绍,刘套镇人口不足5万人,有一定功底的书画爱好者超过千人,还不包括很多初学者。即便是农忙时候,有些农民书画家下午干完活回家,放下锄头也会拿起毛笔练一练,“形成习惯了”。

  王孝连现在已经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他家的堂屋里,展示着不少书画作品。“这是我儿子画的,这个人物是我孙子画的。”王孝连说,他们俩都在外地打工,但一有空闲时间,还是会坚持画画。

  刘套镇不长的街道两旁,一共有10多家裱画店,生意都不错。

  46岁的吴信行在镇上开了一个书画培训班,教一些小朋友画画。他初中毕业后外出在工地上干活,曾辗转新疆、福建等地,2015年还曾出国务工。“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以前出去打工,行李箱里肯定要带着笔和纸。”他说,在建筑工地干活时,收工之后工友们都很无聊,他会拿出纸笔写写画画,很充实。

  萧县书法家协会主席董正夫说,萧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清时期就确立了“龙城画派”的地位。刘套镇是整个萧县书画的缩影,写字画画,已经成为萧县群众生活中的日常。

  在刘套镇,各类书法展、画展、笔会不定期就会举行,每次参加的人都非常多。“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充实,像赌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少了。”陆中华说,在刘套,新人结婚,彩礼给多少钱可以商量,但必须有几幅书画作品,要挂在婚房里。

  萧县拥有全国最早成立的县级书画院和农民书画院。目前,萧县籍画家遍布全国。全县擅长丹青者超过4万人,书画骨干人才4000多人,在全国范围内颇具影响。


·上一篇文章:艺术家社交生活:高更与梵高可能没你想的那么孤独
·下一篇文章:张大千晚年的绘画在哪里发生了嬗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19122715511F4HJKJGJC0CE37053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