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rtDesign  文章作者:佚名

  亚瑟皮那让是一位亚美尼亚裔画家。他曾在商业漫画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之后却为了追求“严肃绘画”,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余生。直到他去世多年之后,人们才终于发现了他作品的价值。

  “他们是远离地球的星星,过一段时间人们才能看见他们的光芒。”

  ——致亚瑟皮那让

  天价“垃圾”

  美国纽约的两位生意人托马斯舒尔茨和拉里约瑟夫平时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有空的时候也会拿出一些积蓄做小规模的投资。2007年的一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郊区有一幢古老的别墅正以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舒尔茨和约瑟夫觉得买下来修缮一下再转手卖出去,至少可以赚到20万美元。于是,他们共同买下了那幢别墅。

亚瑟·皮那让生前居住的地方
亚瑟皮那让生前居住的地方

  在收拾打扫的时候,舒尔茨和约瑟夫发现这幢别墅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间艺术仓库,里面到处都是绘画作品,包括印象派画作、插画和一些二战士兵的素描。整理好后一数,这些作品居然多达7万幅。舒尔茨和约瑟夫决定将这些画物归原主,把它们送到了原房主那里。

亚瑟·皮那让的作品被发掘
亚瑟皮那让的作品被发掘

  原房主是从一个名叫亚瑟皮那让的亲戚那里继承到这幢别墅的。

  皮那让是一个毫无名气的画家,他为绘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一辈子没有成家。不过,皮那让的作品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认可。

  1999年,85岁的皮那让带着遗憾郁郁而终。原房主继承别墅后,这幢别墅就一直空着。对于里面的画,他也当作是一些没人要的垃圾。

亚瑟·皮那让《无题》,1954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54年

  虽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舒尔茨和约瑟夫还是决定拿出2500美元买下这些画。他们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把这些画拿到纽约一家拍卖行询问价格。一开始,拍卖行的人听到皮那让的名字毫无兴趣,但当舒尔茨拿出几幅画给他们看了以后,拍卖行的人却惊呆了。

亚瑟·皮那让《无题》,1961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61年

  艺术史学家威廉伊涅斯霍姆曾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研究皮那让的作品,他将皮那让的画称为这个时代里最好的抽象派画作。舒尔茨说:“这栋房子是当地最小的,但里面发现的艺术品可能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些画如果以拍卖的方式卖出,价值约3000万美元。”

  随着画作的公开,皮那让的声誉果然日渐提高。许多艺评家和收藏家都认为他是一位被长期低估和冷落的优秀画家。对于死去的皮那让来说,或许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了。

亚瑟·皮那让《无题》,1958年亚瑟·皮那让《无题》,1962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58年亚瑟皮那让《无题》,1962年

  皮那让的“六便士”

  皮那让的人生充满了“戏剧张力”,他就像小说和电影里那种典型的画家形象——即使穷困潦倒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有人称他为“美国的梵高”,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的人生的确有着很高的相似性——生前籍籍无名,死后才被世人发现,他们都没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亚瑟·皮那让《无题》,1970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70年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皮那让其实更像高更,或者说是更像作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刻画的思特里克兰德

  ——他放弃了原本优裕美满的生活,而将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到了绚烂的画布上。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4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4年

  1914年,皮那让出生在一个亚美尼亚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幼年时期,皮那让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他在学校表现优秀,连跳了两级,16岁时就从高中毕业了。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4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4年

  然而,皮那让毕业后却刚好碰上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他只能在一家地毯纺织公司工作,用微薄的收入养活他的家人。两年后,皮那让的母亲去世,他带着父亲和妹妹搬去了纽约长岛的一个小公寓。在凛冽的寒冬里,他们甚至只能用煤油灯取暖。

  20岁的皮那让和那个年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渴望摆脱贫穷的状态。在看到保罗穆尼的电影《疤面人》之后,皮那让决定投身电影行业。彼时正值漫画的黄金时代,他开始自学漫画,并受雇于《纽约日报》,成为了一名插画师。

  自那之后,皮那让开始在商业漫画领域混得风生水起。作为漫画的先锋,他收获了大量粉丝,并为质量漫画、漫威和半人马等公司创作了一大批备受欢迎的卡通形象。

  他在1940年创作的“致命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异装癖的超级英雄。

亚瑟·皮那让于1940年创作的漫画《致命夫人》
亚瑟皮那让于1940年创作的漫画《致命夫人》

  在二战期间,皮那让被征入美国陆军第102号步兵团,他的漫画事业就此中断。战后,他还因在“坦克大决战”(Battle of the Bulge)中的英勇表现而被授予了“青铜星章”。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8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8年

  但之后,皮那让却再也没有回到漫画领域。

  对他而言,商业上的成功就像一个不断被吹大的泡泡,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戳破之后却什么也留不下来。他想要的,是创造出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严肃绘画”。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4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4年

  根据当时《军人安置法案》规定,皮那让得到了在纽约一家艺术学院学习画画的机会。学习之余,他整日游走于曼哈顿地区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并将自己的余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绘画中。

亚瑟·皮那让《无题》,1992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92年

  因热爱,得自由

  停止漫画事业后,皮那让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他靠自己的积蓄而活,困难时只能向他的妹妹寻求经济支持。

  他一直坚信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毕加索,总有一天能够得到认可。但悲哀的是,他去世多年之后,这一天才终于到来。

亚瑟·皮那让《无题》,1960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60年

  2013年2月13日,皮那让的画展在美国纽约富勒大厦开幕。展览展出了34幅他生前的画作。开幕式当天,就吸引了200多位当代艺术界的名人、艺术经纪人和专业学者前来观看。

亚瑟·皮那让《无题》,1962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62年

  皮那让曾经尝试过许多绘画种类,他的创作经历呼应了一个画家成长的过程——在模仿中建立起自己的视觉语言和独特风格。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约翰佩罗曾说,

  通过皮那让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到他挣扎的一生。每幅画都像一小块拼图一样,最后指引着我们看到一个完整而不屈服的灵魂

  。

亚瑟·皮那让《立体主义人像》,1959年
亚瑟皮那让《立体主义人像》,1959年

  皮那让生前没有像其他当代艺术家那样雇佣一批艺术经纪人为自己拓展市场,也没有在画廊、美术馆或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出过任何作品。有一对夫妻曾在他生前时购买过他的画作。据他们介绍,皮那让当时将他的画以100美元卖出,只是为了购买一些颜料来继续画画。

亚瑟·皮那让《裸女》,1962年
亚瑟皮那让《裸女》,1962年

  某种程度上来说,皮那让是一个固执的理想主义者。他本可继续从事赚钱的漫画行业,享受那些唾手可得的金钱和名利,但他却抛下这一切,投身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之中。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如何能承受得住漫长岁月里不被人认可的那种孤独感和失望感。或许,皮那让到最后一刻也是真的不抱希望了,他才会在去世前让妹妹扔掉他所有的画作。庆幸的是,这些画最终被保存下来,人们才终于有机会认识一位值得尊敬的画家。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7年
亚瑟皮那让《无题》,1987年

  皮那让是天才吗?或许是的。但他生前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天赋过人才选择坚持绘画。他只是因为画得开心,所以一头扎进了自己的理想中不再回头,这和年龄、天赋都无关。独立和自由是属于勇敢者的,而不是属于天才的。只有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热爱的事,人才能真正得到自由。


·上一篇文章:好莱坞的叛逆天才因艺术学院录取 免牢狱之灾
·下一篇文章:达芬奇还画了一幅裸体蒙娜丽莎?卢浮宫揭开谜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gwart/17925142255HIKFC0BCK01FHIAHGC2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