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近两年,中国几乎一夜之间直线蹿红,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品市场,卖价之高、涨幅之快令人有目眩神迷之感。艺术品正上升为楼市、股市之外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近日,陈丹青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有趣的描述:"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没有春天,立即进入盛夏,高温、爆热";"中国连艺术家的品位都充满问题,此事暂时轮不到买家";"我没资格告诉同行如何看待‘艺术、金钱’的现状。大家都在试图适应新的状况。" 陈丹青说,油画拍卖价骤然飙高大约是2003年。此前油画拍卖将近十年,成交额远不及古典国画与文物。当代艺术拍卖热潮则显然始于2006年纽约索斯比开辟亚洲专场。此前中国人知道拍卖高价都是关起门来自家事,去年忽然兴奋了:中国大陆艺术拍品进入纽约,成交额远远高于日本。10多年前当陈逸飞的画拍过100万元,大家会有各种"特别反应",这两年舆论的反应可能是直接跳到对下一个纪录的期待。对这种现象,一味悲观或乐观,都不可取。先进国家的既往经验,历史上有过的市场规律,都无法准确解释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事物,这是亟待审慎的话题。但是,需要指出,"艺术繁荣"与"艺术品拍卖繁荣"不是一回事。西方艺术品拍卖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历史性变化,第一,在世艺术家逐渐进入拍卖,此前拍卖行是死人的地盘。其次,传统拍卖仰赖极少数世代收藏大腕,全世界不过三十几位,欧美占了大半。80年代后,大量企业新贵进入,重金竞拍,还有部分亚洲人,日本人就率先创造了当时超高价竞拍凡高作品的纪录。再其次,90年代后出现所谓"炒作",拍价成倍飙升,因在同期,金融业与画廊业同样发生历史性变化,画价的人为成分愈加显著。 同西方的渐进过程相比,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热潮可以说起于"一夜之间"。很多投资者正在从楼盘、股市转移到艺术市场,短线炒作谋取暴利。这是美国暴发户的老故事,我们正在大规模跟进。总之,我们充满希望,同时,充满问题。
·上一篇文章:暗地操纵成交价格 艺术品市场的顽疾之症
·下一篇文章:打与不打?书画市场之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8309248ABI8DHDF7BB4EB0E09AG.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张东华 | |
佚名 | |
马健 | |
王佶敏 | |
佚名 | |
王珂 | |
侯江 | |
徐翌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