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文章作者:佚名

气或某些权威人士的点评。这样,真正意义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流通,其实只是在少数的高端购藏者和少数的高端艺术品之间进行。显然,这种游戏只适合在高价格透明度、高竞争力、高符号效应的拍卖市场中展开,为擅长以耐心和毅力培养画家、培育收藏者的画廊所难以胜任。此外,活跃在艺术市场的投资者,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是出于经济嗅觉,参与艺术品交易的目的是将其当作股票一样谋取暴利,他们多采取急于兑现的短线行为,一般也不会选择增值前景尚未明朗的画廊中的画家。

  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处的无序状态和不完善过程,使画廊机制建设被多方面忽视。由于拍卖行创造的成交纪录会快速带动作品行情,一些急于在艺术市场中获利的画家,会跳过专业画廊环节直接挤入拍卖行,也有个别画家在被画廊包装得有所起色后,擅自把作品送拍。目前很多急功近利的拍卖行都与画家有私下协议,甚至大肆降低佣金以增加拍品数量,此举连某些顶级的拍卖行也未能避免。同时,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模式的中国画廊业本身,也放弃了独立的经营模式,而是急功近利地走与拍卖行联姻的高端路线,把代理画家的作品大批拿到拍卖行,有的画廊一年送拍量多达百幅。这样,某些拍卖行业绩中其实有画廊的贡献,某些画廊的营业额也包括了与拍卖行合作的业绩。

  多方“合谋”的结果是:画廊向消费者推介优秀作品的功能,被拍卖行挤占和取代,画廊为当代画家做市场定位的能力也被拍卖行淡化;而拍卖行则“越俎代庖”,失去了高端的二级市场的意义,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大卖场”。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艺术品拍卖日趋细分化 投资紧盯市场热点
·下一篇文章:打与不打?书画市场之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7269131787I235DF82E4355J7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