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报  文章作者:佚名


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 局部


仇英《采莲图》

    应该说,2008书画春拍仍然继2007秋拍古代书画强劲风力而独领风骚,前“十强”中,近、现代书画仅齐白石的《花卉草虫》(册页)以2464万元拍出,居排行榜第七的位置,余下的都是古代作品,依次是:宋徽宗《临唐怀素圣母帖》以1.28亿元港币成交,“清初六大家”之一恽寿平的《载鹤图》以3996万元成交,乾隆、董邦达的《中秋帖子词卷》手卷成交价格高达3648.7125万元,高出估价的4倍以上,八大山人的《鹭石图》立轴以3300万元的高价成交,八大山人的《瓶菊图》以3136万元成交,马远的《溪山秋爽图》以3024万元成交,唐寅的《层楼拔嶂图》立轴以2240万元的高价成交,文徵明、董其昌的书画合璧卷《赤壁赋》以2184万元的高价成交,石涛的《花卉册》册页(十开)成交价高达1591.875万元,超出估价的3倍以上。

    春拍书画“十强” 揭示五个注意现象

    以上的10个数据揭示了五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

    一、作者都是经过数百年历史筛选的开宗立派、身份显赫的名家。这与时下人为炒作的“大师”、“名家”不可同日而语。

    二、九件古代作品中,唯八大山人占据了两席,足见历史名家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越发显示出无穷的价值空间。

    三、古代书画虽没有恶炒的成分,但有谬误的著录并未引起收藏家和投资者的警觉。赝品马远的《溪山秋爽图》和文徵明、董其昌的书画合璧卷《赤壁赋》拍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天价。由此可见,古代书画的真伪鉴别不是靠饱满的热情和雄厚的财力能解决得了的。

    四、近、现代书画仅齐白石“唱”了独角戏,使得类似2005、2006年近、现代传统书画风起云涌的场面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冷场,进一步凸显出“大师”辈出的当代传统书画作品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不少在近、现代享有盛名的书画家或多或少都夹杂着某种政治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一点,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吴湖帆先生常在自己的画作上自谦钤上一枚“待五百年后论定”,或可能给我们重新认识近、现代富有盛名的书画家及其艺术成就会有所启迪——中国近、现代不是高产书画大师的时代,如果梳理一下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大师,可能远比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要少得多,这不正常。因此,收藏或投资中国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缜密审视其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要经常请教甘于寂寞、极具艺术修养且有着严厉眼力的专家,勿为拍卖机构的操盘手、伪专家、藏界媒体的忽悠所左右,审慎出手才是有思想、有品位的收藏家。

 

 

    从某种层面来说,今春近、现代书画作品在拍场黯然失色,可能与以往主要是2005、2006年一窝蜂狂躁追逐、第次高价追捧,结果却遭致2007年冷场和以天价的半价乃至1/3的价格也难以脱手甚至是血本无归不无关系。

    五、尽管艺术类和藏界媒体制造了铺天盖地的书画大师,滑稽的是今春拍场却给那些大师们放置了一条冷板凳——“十强”中未见他们的踪影,倒是近、现代油画和当代艺术尽显风流。

                                                                                                                     对此,不少书画大师和书画家打着维护“国粹”的响亮口号,奔走呼号抱怨“传统书画”遭冷遇。其实,这些人可能疏忽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传统书画是国粹,问题是国粹传统书画的概念与时下那些以传统笔墨画成的作品并不是一个概念。国粹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之所以称之为国粹,其形式与内涵要相得益彰——简言之,国粹是经典,是中国艺术之精粹。国粹不是一个静止的固态概念,它需要不断升华、不断精进、不断出新,同时还要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检验,不是动用了文房四宝并把自己打扮成遗老遗少就是国粹了。

    今秋书画拍卖 难有逆转态势

    有鉴于春拍给我们带来的以上五点思考,可以推测今秋的书画拍卖不可能有逆转性的整体态势改变。古代名作依旧会续写往日的辉煌。国际大牌拍卖公司佳士得在今年秋拍计划中力推中国古代艺术精品,据纽约及中国香港佳士得透露,在今年秋季纽约及中国香港将要举行的拍卖中推出“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拍卖。其中“戴萍英基金会之收藏重要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就推有仇英的《采莲图》,估价1200万至1500万港元;唐寅的《松岗图》,估价900万至1100万港元。

    此外,同是跨国拍卖公司的苏富比在大打“中国牌”(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又顺水推舟地打出了“亚洲牌”。拍卖的亮点不仅仅只限于虽坎坷不断却仍然高歌猛进的“中国当代艺术”,而且还最大限度的涵盖了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当代艺术品。

    有分析人士认为,苏富比把当代亚洲艺术集中在香港进行拍卖,一方面是出于整合拍卖资源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购买当代亚洲艺术的客户群体仍然以亚洲区的藏家为主,这才是苏富比改变其经营当代亚洲艺术策略的决定性因素。从苏富比网站拍卖后公布的藏家所在区域分布情况来看,2006年至2008年纽约苏富比举行的5次“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成交价格前10名作品的藏家分布如下:50件高价成交的作品中有44%,即22件被亚洲藏家购得;欧洲藏家和美国藏家各占18%;匿名藏家占到20%。可见亚洲藏家是纽约市场中追捧当代亚洲艺术的最大“粉丝团”。

    由此可见,今秋的拍场,仍然是中国古代书画、近、现代油画和中国当代艺术三分天下,中国近、现代和当代传统书画作品依旧扮演着本不应该的配角角色,而且市场也还是仅限于内地市场,就像中国的足球,费尽了人力和财力却“战绩”平平。

    秋拍整体价格回落 不可避免

    无可回避的是,全球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动荡,自会严重危及艺术品市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处在洗牌期,不规范的运作方式不可能扭转金融危机所形成的缩水局面,全球的资本流通量不可能会有天外来资。因而,艺术品市场也不可能像能源市场那样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注入,银行利率的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贷款的发放,但这些资金大量流入艺术品市场的可能性是极其有限的。

    再言之,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始终受制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尽管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稳步发展,但面临全球的金融动荡,且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雪灾和汶川大地震,中国的整个资本市场,可以预测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资本的流向会趋向能源和粮食乃至基础建设这些涉及民生的大的板块。

    在这样的资本格局里,以往竞拍或收购的大价位的书画作品也就难以再在市场易手获利,将要开始的拍卖,买家也会掂量手中的资本,因而出手不会像以前那样此起彼落频频出现造出天价的场面。书画拍品的整体价格回落是不可避免的,而这又可被看做是书画市场的一次被动洗牌,被动洗牌的结果会使中国的书画市场进一步趋向理性,书画作品的价格也会渐渐步入合理的价格体系。

    因此,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暴利,也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风险的书画市场将会到来并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上一篇文章: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总成交额近11亿港元
·下一篇文章:豪迈跨亿元时代 中国艺术品2010面临价值重估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pm/08101791928DBCK9B2B80A6C368G5K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