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华裔法国画家。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2013年4月9日,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婚姻家庭 个人履历 人物去世 创作历程 中西结合 油画作品 作品风格 绘画传统 艺术评论 艺术风格 作品与收藏 获得荣誉 晚年轶事 拍卖纪录 评价 艺术年鉴 被盗作品
2018年9月30日,赵无极平生创作尺幅最大的油画三联作《1985年6月至10月》(长达10米,高达2.8米)在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拍“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专场上,以4.5亿港元落槌,计入佣金后,成交价为5.1亿港元。这刷新了赵无极世界拍卖纪录,也是香港艺术拍卖史上最高成交的画作。
首任妻子谢景兰,两人育有一子赵嘉陵,后离异,1995年因车祸去世。
第二任妻子陈美琴,为香港艺人,患有精神病,1972年病发,自杀身亡。
第三任妻子弗朗索瓦.马尔凯(Francois Marche),法国人。
晚年遭遇“妻儿夺父战”
晚年的赵无极,虽然作品获得市场认可,但家庭方面并不顺意。赵无极在91岁时患上老年痴呆症。1973年,赵无极认识了他的第三任妻子、法国策展人弗朗索瓦·玛尔凯,两人于1977年结婚。在赵无极晚年的生活里,弗朗索瓦包办了他的一切。每当别人问起有关赵无极展览、画作销售方面的事务时,赵无极就会说:“问弗朗索瓦,我不懂。”
2011年秋,在玛尔凯的安排下,他离开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巴黎,前往瑞士,在日内瓦湖边住下。这次移居,玛尔凯还带上了赵无极400多幅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珍贵画作,这也掀起一场家庭风波。
赵无极的独子、画家赵嘉陵于2011年5月底以“滥欺弱者罪”在巴黎提起诉讼,称赵无极的迁居是弗朗索瓦为获得赵无极画作所有权而一手策划的,并未征得赵无极同意。据欧洲时报称,官司有了新进展:巴黎上诉法庭判定,赵无极的作品由其子赵嘉陵监控清点。赵无极与弗朗索瓦结婚时,协议财产分开处理,弗朗索瓦无权处置赵的产业。但是这场官司因涉及瑞士和法国两国的法律,案件可能会继续复杂化。
1921年,赵无极出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北宋皇室燕王家族。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
1935年,赵无极14岁,进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 具象”时期。
1941年,赵无极留校任教,并在重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
1947年,他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
1948年,他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他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并认识了他的第三任妻子梵思娃。
1949年5月,赵无极在克勒兹画廊举办了巴黎的首次个人画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把他的绘画带到另一个阶段。之后,他的画以色彩和空间分配,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
1953-1954年他在法国、伯尔尼、日内瓦、罗马、米兰、慕尼墨、纽约等地举办多次展览。
赵无极从塞尚、毕加索过渡到克利,此时艺术也从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过渡到随机创作的阶段。至此,观众已无法直接从视觉形象来定义作品的内涵,1952年的作品“静物”,即是此类转型作品的典范。画面中随意置放一些乾树枝及杂物,造型奇特且充满荒凉、神秘的气氛。对艺术家而言,静物是色彩与符号,在一定光线下,配上各种冷暖色调的合,他摆脱了具象画风,从分解主观的外表,使客观的形体以简单的形式出现。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渐摆脱一切法则,恣意地挥洒他的自由,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去表达内在的需求与感受。
赵无极在其80年代以后的作品,随著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激情与对立则逐渐溶进云彩或水气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马谛斯致敬”,人们可以发现他的改变,他较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畅。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则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
90多的赵无极仍孜孜不倦地创作,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于2013年4月9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赵无极之子赵嘉陵当天向新华社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赵嘉陵说,赵无极病重期间家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赵嘉陵感谢各界友人对赵无极的关心。
早期创作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成长于南通,学画于杭州,从艺于重庆和上海;1948年定居巴黎,1964年入籍法国。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
自1954年起,他的绘画转入抽象,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以后,符号逐渐解散、消失,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颜色所代替。
50年代后
50年代后其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作品多以黑、褐等暗色为基调,笔触激烈,充满力度,画面极富运动感,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赵无极绘画进入另一阶段,其油画技巧日臻娴熟,色彩变得艳丽明亮,画面更侧重对空间和光线的追求,蕴含天地水火等种种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风景的意味,气氛越来越平静。
1959年后,他的作品进一步摆脱具像性、描写性和情节性,更直率地表现精神和情感。他喜将大幅画布铺于地面作画,在无拘无束中尽情挥洒。赵无极深受中国文化熏陶,作品始终洋溢着东方气息,讲究气韵。
80年代后
80年代后正值赵无极的艺术家国际名声、美术地位再攀巅峰的年代。在此期间其创作随心自如,无论用色与下笔均敏锐、坚定和自信。同期的精彩巨作为《25.06.86桃花源》,画中悬浮的葡萄紫和深海的湛蓝层层相间,如烟的灰白色调子制造出宛如瀑布湍流般的景象。迷茫的灰白和钴蓝、矿石褐色透过对比表现出来,并不断地向彼此渗透、扩张,横生的气韵流动其间;艺术家下笔的力道时轻时重,将观者引入一个无尽的空间,想象得以飞驰。三涧直式构图极为特殊,以中国水墨画的垂直构图为蓝本,别具意义。作品完好保存于欧洲私人收藏之手,在2012年苏富比春拍会上展露,估价1,800万至2,800万港元。
90年代后
进入九十年代,赵无极的绘画更是炉火纯青,一方面,更显物象影响,如《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象,《96年2月6日》呈岗峦林木之形;另一方面,却又化入象外之象,进一步体现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2002年12月,赵无极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赵无极曾获法国荣誉勋位团第三级勋章、国家勋位团第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巴黎市荣誉奖章、日本帝国艺术大奖等。
艺术无国界
赵无极成熟期的作品反映了由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热衷到回归中国传统这条主线,而这种回归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他是有机的,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审视下的回归。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下所蕴含的东方意韵令人沉醉,而其笔端也自然的流露出了几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渗透的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美好的意象不时搅动人们的心弦,使涌动着地神奇变化的风云,咆啸微茫的海涛顿时融化在无尽的艺术幻想中。
西方的大师们如德拉克罗瓦、布歇、凡高、马蒂斯等的画作中经常充满着对东方世界的神奇想象,然而大多只算是对表象的理解,是西方现代艺术对“东方”概念的小小结论。赵无极绘画的巨大成就在于他为一个中国人,绘画扬溢着对东方精神的理解,并将自己和作品融入到东方的艺术哲学之中。在西方人看来,赵无极的绘画迎合了他们普遍意义上对“东方”遐想的心理期待;而在中国,人们所赞赏的是他将“抽象”绘画的理解东方化,使在精神上得以融通。于是赵无极的绘画便成为东、西方人们眼中的成功的视觉经验。
赵无极自己说:我是受中国的影响,对国外的东西也看得很多。因此,我对油画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中国文化很丰富,当然对我帮助很大。他们说从我的画上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韵味……我的画西方的味道也有,东方的风格也有,这是自然的融合,硬做做不出来,不能勉强……当时的文化部长问我为什么不加入法国籍,我说我没意见。他们都说我是一位法国籍的中国画家。我的画还作为法国的代表作品在中法文化年活动中展出。但我是一位中国人,中法两方面对我都很好,所以我是个中法画家。
赵无极作品从不成熟,到成熟,到具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经历三个阶段,他的油画作品也不断增多,油画技艺也日趋完善,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艺术作品。
赵无极的主要作品
1950年《 百合 》;
1950年油画作品《绿色花瓶》;
1951年《朝圣之路》;
1952年《处处闻啼》;
1952年《海景》;
1952年《莲花》;
1952年《赛马》;
1953年作品《一对》;
1954年《乡村》;
1955年《小桥流水》;
1956年《火》;
1956年《连理》;
1969年《5.12.19》
1969年《25-09-69》
1970年《11-12-70》
赵无极 《海滩 镜心》;
2000年《无题》。
《抽象》
无极先生早期酷爱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等古典绘画风格,深受毕加索、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影响,在力求“不复制自然而再现自然”的创作中,他经过了多次自我否定的痛苦历程,“遵规守矩不是创作”。他在回忆创作一生时曾表述,面对前一日的画幅作品,他在不肯乖乖顺从其意志的色彩和空间里挥笔,并在与绘画日复一日的“争斗”中得到莫大快乐,尽管也曾气馁和疲倦。赵无极不愧为一位潜心创作的艺术大家。除绘画外,他对别的事情看得很淡。问到一些具体事情时,他总是说,这需要问夫人弗朗索瓦兹。
赵先生认为,画家要用画来说话,其一直坚持“画家说得越少越好”。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由世人评说。其在谈笑中介绍道,他一生致力于绘画——心中的绘画,并在不断创作中得到乐趣。他每天仍坚持四五个小时的创作,但为了保持体力并做到能在画架上爬上爬下,他每周在教练的指导下坚持打高尔夫球。据其年已花甲的夫人弗朗索瓦兹介绍,赵先生每年还经常到位于枫丹白露的乡村别墅挥笔作画,更大的画室里存放了好多已完成的画幅,其中包括曾专门为夫人而激情创作的题为《红》的作品。
赵无极在法国绘画了半个世纪,但奇妙的是,赵无极的绘画却没有纯粹法国化。法国著名诗人克罗德·华在谈及赵无极时认为,他的抒情抽象画是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认为不同文化是对立的,东西方文化从根本上不相容,对这类危险的神话,赵无极是个有力的反证。”
赵无极早期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并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但是,在欣赏和品味了许多西方作品之后,他的内心却开始转向了中国,转向了曾想远离的文化和艺术。他发现自己的民族是一个很幸运的民族,中国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青铜器、瓷器、书法、绘画……重要的是怎样吸收和消化,怎样把这种优秀的传统和影响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一部分。
“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赵无极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中,赵无极的绘画被评论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融会贯通了中西方文化,充分运用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把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进入中年之后,赵无极的油画技巧日臻娴熟,色彩变得艳丽明亮,画面侧重对空间和光线的追求,蕴含天、地、水、火等种种大自然的要素,气氛越来越平静。到了晚年之后,他的绘画更是炉火纯青,被视为“一方面传达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另一方面却又化入象外之象,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赵无极说,“如果说巴黎的影响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我必须说,随着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种深远本原的归复,应该归功于巴黎。”
赵无极先生从50年代在巴黎画坛崭头露角开始,就一直持续地保持着在国际艺术界知名的记录,他享有了国际艺术界给予他的许多荣誉和尊敬,也是中国艺术的光荣。
赵无极先生早年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时,受到林风眠的指教。他向林风眠学到的不是具体的绘画技巧,而是林风眠敢于创新、追求艺术自由境界的精神。从他早期的作品便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着天赋素质的画家,在作品中无遮无拦地表现出自己的感觉,不受学院派写实技巧的束缚,而且怀着对自由抒发胸臆的梦想。
也就因为怀着艺术的梦想,他走向巴黎。后来的实际证明,他的性情和法兰西文化几乎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在那块土地上得以顺畅的发展。他的艺术锋芒从来就是咄咄逼人的,这与战后欧洲画坛重新复苏的探险热潮十分吻合;他的艺术智慧又是充沛深厚的,这使他能在几十年里不断推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每个阶段都有新的境界;他的艺术上充满感性的,这与法国艺术整体中那种热烈与典雅的趣味切合相投。法国人首先在感觉上接受了他的艺术,而整个西方画坛则从艺术史的逻辑中承认了他的艺术。
赵无极先生在海外迎对的是西方抽象绘画大潮,他从表现性的具象绘画开始,发展成符号化的意象绘画,再进而发展成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在画风确立的过程中,他的艺术境界也愈发显得扩大。西方抽象绘画做的是画布上的形式营构,赵无极先生则从关于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中上升为抽象语言,这就拉开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但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让人生发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画中看到变化的广袤自然。这是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是中西艺术在精神上的交融。
赵无极,法籍华人画家,1921年出生于北平。赵无极青年时代在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受教,后赴欧洲研习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的古典绘画,深受毕加索、马蒂斯和克利等西方现代派大师影响,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具象油画。后来,赵无极的画风转入抽象,因充满东方的精神意象与神秘的象征意味,而受到广泛关注。《无题》为画家艺术风格完全成熟时的作品,画面上流动的是大片的色块、自由的笔触与偶发般的肌理,从中我们不难窥见赵无极创作时自由放任的状态。
在法58年的创作中,赵无极先生的作品风格独创、想像丰富,他以西方表现力极强的油画形式展现了中国的艺术传统和艺术精神;他在巴黎重新发现了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法兰西学院第一位华裔院士程抱一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艺术创作:“他开始了激动人心的长期探索,并吸取了西方艺术的伟大之处。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东方文化之精彩。”
无极先生曾荣获法国荣誉勋位团三级勋章、法国国家勋位团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巴黎市荣誉奖章以及相当于艺术界诺贝尔奖的日本帝国艺术大奖等。2002年12月,他继朱德群之后成为第2个当选法兰西艺术院终身院士的华人画家。法国总统希拉克十分喜爱并高度评价赵先生的作品;总理德维尔潘也慕名而来,参观作品,成为他的座上客。
当地时间9日下午,赵无极,这位与美籍华人建筑家贝聿铭、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艺术三宝”的法籍华裔著名画家,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逝世,享年93岁。
其律师透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赵无极,从2013年3月底以来已两度入院。赵无极之子赵嘉陵随后证实消息,透露父亲病重期间家人一直陪伴在侧,感谢各界的关心。
作品屡创拍卖纪录 掀“赵无极热”赵无极是目前全球身价最高的华人艺术家。2010年4月6日结束的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上,赵无极油画作品《10.03.83》 [7] 以3200万港元落槌,这样的“高价”对于赵无极的作品来说只是“平常事”。
人物
在巴黎靠画画谋生很难? 他打破了这个“不可能”
1920年,赵无极生于北京,15岁时,他进入杭州艺专学习。该学校由法国归来的林风眠掌门,赵无极的老师是吴大羽和潘天寿。1964年,定居巴黎16年后,赵无极加入法国籍,不仅打破老师林风眠“在巴黎靠画画谋生几乎不可能”的说法,还在欧洲画坛占有一席之地。在《绘画是我的生命》中,他写道:“如果说,一个人一生中必须做些让自己发狂的事,那么绘画便是我的全部生命,也是我终生去追寻的惟一凭借……虽然我加入了法国籍,但我骨子里的东西还是中国人的。”他曾表示,“我绘画的源泉来自中国。”
趣事
毕加索不见儿子 但是挂念赵无极
赵无极与毕加索、张大千等名家都是挚友。到法国后,让其惊喜的是,他在法国南部的画室居然一度毗邻毕加索的画室。已届八旬的毕加索一心沉醉于绘画,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见,但他对赵无极非常亲切。每次在画廊见面,他都热情地招呼:“矮个子中国人!”若赵无极不在,他也会问,“那个矮个子中国人来了吗?”
周春芽:他是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
身在国外的周春芽第一时间在微博表达了对大师去世的遗憾。“一个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一个对世界美术史发展有贡献的艺术家,一个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周春芽昨日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展览时见过赵无极,但因其长期住在国外,和国内艺术家的联系寥寥无几,自己也是通过一些传记解到赵无极的生活点滴。在周春芽的印象里,赵无极是非常诚实的人,有着朴实的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待人宽容。最重要的是,赵无极的艺术对早期国内艺术家的创作影响非常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华人艺术家,“他的抽象绘画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风格,在美术史上具有不可限量的地位和影响。”
吕澎:西方艺术史少不了他
批评家吕澎也表达了缅怀之情。其评价:“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格和气质。他将写意画融入作品中,使得其抽象绘画有了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的作品一直受到世界艺术界的重视,在西方介绍艺术史的著作中也少不了他。”
陈默:成就不低于“齐徐张”
批评家陈默表示:“赵无极去世后,短期内不会出现另一个对西方艺术有如此大影响的华人画家。”陈默说,“赵无极的成就绝对不低于齐白石和徐悲鸿,张大千对东西方艺术的交流有贡献,但其贡献也远不及赵无极。”
1941年赵无极留校任教,在重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1942年在重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了一个青年画家联展,受知识分子和青年艺术家们的热烈欢迎。
1947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1948年移居法国。
1949年5月,克勒兹画廊举办赵无极在巴黎的首次个人画展。
1950年赵无极首次参加“五月沙龙”,从此连年参加,直至1978年。
1953-1954年他在法国和其它国家(伯尔尼、日内瓦、罗马、米兰、慕尼墨、纽约……)多次举办展览,他的版画作品美国获得更大的成功,辛辛那提博物馆举办其版画回顾展。
1961年赵无极在纽约的库兹画廊和东京的东京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70赵无极被萨尔茨堡国际夏令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学院为他举办画展。日内瓦克拉美画廊、沙勒罗伊美术馆和法兰西画廊为其举办画展。
1990-1992年日内瓦扬·克鲁治画廊展出赵无极油画和水墨画新作。
1993年赵无极晋升荣誉勋位第三级,获巴黎市维尔美勋章,在香港获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8年在马德里国际代艺术博览会中,泰萨·赫洛德画廊为赵无极举办个人画展。赵无极大型回顾展在法国昂热展出;在美术馆展出油画作品,在舍美利埃宫展出水墨作品,在潘塞博物馆展出版画和书籍。上海博物馆以其3个特别展览厅举办赵无极绘画大型回顾展,展出画家105幅油画作品。
2011年10月30日晚,位于798艺术区内的北京索卡艺术中心(索卡画廊)正在展出的赵无极画作失窃。经过警方调查,曾在798艺术区索卡艺术中心任保安的张民,在离职后将价值400万元的赵无极油画盗走,并在原处挂上仿作。北京二中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张民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2万元。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xiandai/181130154312A01JHB330A17K50248DC.htm
相关内容
丁梓懿 | |
佚名 | |
佚名 | |
王昭 吴陈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