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文章作者:马黎等
昨天,在河南洛阳举行的“花开洛阳——何水法师生展”上,一片来自江南的雅致和馨香,被细心的何水法带到了中原。 画展开幕的同时,“何水法希望画院”在当地正式奠基,何水法许下了一个愿望,要在“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洛阳平乐村的田地里,手把手教种牡丹的农民画家画牡丹。“我答应了他们,每年牡丹花开的时候,都要带他们去写生!” 昨天,何水法握着系着红绸的新锹,在奠基石上培上新土,许下了一个心愿:让“中国牡丹画第一村”,走出更多的“牡丹画家”。 去年何水法去了迪拜,在中国驻迪拜总领事办公室的墙上,看到了洛阳平乐村农民的牡丹画,惊喜不已。 洛阳是牡丹的故乡,平乐村被誉为“中国农民牡丹画第一村”,一个小村子里七八百人都是农民画家,都爱画牡丹。可是近几年当地的土地大量被征用,农民靠什么吃饭?有人提出种牡丹,画牡丹,用一幅画的收入,抵一亩土地。 处事豪气,又是性情中人的何水法知道了,心里一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地建一个农民画院的想法,落在了案头。 “这里是牡丹之乡,有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农民能懂、能欣赏的文化。”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何水法几乎年年赴菏泽、洛阳写生,他熟悉中原文化,更愿意借着自己的力量,保护这片珍贵的土壤。 画院的选址,他反复叮嘱:不要顾虑交通、环境和条件的好坏,一定不要选在城镇里,要和农民在一起,在田地里,在牡丹花盛开的天地间。 今年大年初四一大早,他又一次来到了农民画家中间,锣鼓声、鞭炮响,被包围在人群中的他感动不已。“农民画家很多是‘半路出家’,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我告诉他们,要注重写生,注重虚实结合、色彩搭配和水分运用。大家生活在牡丹花城,写生条件得天独厚,要勤于善于观察牡丹花开花落的全过程,甚至一天早中晚的变化。花是有生命的,画是有精神的,要带着感情去写生、作画。” 如今的平乐村,光是牡丹画门店就有50多家,去年全村创作牡丹画达15万幅之多,收入数以千万元计。“以前他们一张画只能卖200块,现在能卖到800块、1000块。我答应他们,每年牡丹花开的时候,都会带他们去写生。”(记者 马黎 林梢青)
·上一篇文章:黄胄:艺术要走出象牙塔
·下一篇文章:加纳“街头画家”的坚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1241116595980J12I0IIH567662F4G4.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徐维欣 | |
佚名 | |
何水法 | |
佚名 | |
何水法 | |
袁洪娟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