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文章作者:严佩鑫

    快乐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对于辽阳的一对耄耋伉俪李化清、董瑞鹊来说,快乐就是无私奉献。十几年来,这对老夫妻节衣缩食地日夜忙书画,还义务教了10多名特困的孩子,他们将绘出的8300多幅书画作品,全都无偿地送给了喜爱书画的人们。
“凭借着一腔爱的血液,凭借着一颗高贵的心灵,凭借着一份源远深厚的情义,凭借着回报母亲的赤子之心,李化清在一次又一次的捐助中体味着人生的最大快乐和幸福。”这是辽阳市首届公益人物暨道德奖章评选活动的颁奖辞中对他的评价。李化清也为自己写下这样的心得:“我为人民赠书画,人民爱我情更深。冬赠皮棉夏赠单,一年四季暖如春。”李化清夫妇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和真挚的回报,同时也受到了省、市政府的表彰,先后被辽阳市授予市级学雷锋标兵,被辽宁省政府授予雷锋奖章。
尽管时值冬季,李化清和董瑞鹊也依然坚持作画,送画。连日来,白塔区大林子小学、太子河区望水台村等单位都留下他们奉献的足迹。赠画的同时,他们还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并将自费购买的《弟子规》、《千字文》、寓言童话、科技图书等数万册也一并赠送。醉心书画艺术
在李化清两室一厅的普通居室里,堆满了书画作品和书籍。并不宽敞的书房墙上和卧室地上,到处都是两位老人的书画作品,原本不大的房间愈发显得拥挤。
今年80岁的李化清原是辽阳市第十一中学的校长,老伴董瑞鹊退休前担任辽化研究院工程师。1989年,李化清退休了,习惯了忙碌生活的他感到很不适应。1995年,在老同事的介绍下,他和老伴参加了老干部大学的书画班,潜心学习书画艺术,用书画作品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
为了学好书画,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早晨4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每天要习书作画16个小时,累了就踢踢腿、伸伸腰,困了就揉揉眼、洗洗脸。只要提起笔,他们就忘记了时间、年龄和疾病。那劲头就像要考研的大学学子一样。天道酬勤,李老夫妇十几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终于从门外汉变成了能书善画的行家,他们的作品也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120多幅作品入选全国性大展(赛)获奖、出书、见报;并有40多幅作品走出国门,8幅作品被有关部门收藏。无偿捐赠作品
看到了自己的书法绘画作品逐渐被社会认可,李化清夫妇开始了一个让许多人非常不理解的行动:从2000年开始,他们将自己创作并装裱好的书画作品,无偿地向社会捐赠。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向政府机关及下属有关局委、办、区、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市驻军部队、沈司干休所、辽宁省军区干休所、光荣院、敬老院等百余家单位无偿赠送书画作品8300多幅。这些作品仅笔墨纸色等成本费用已高达24万元。
谈及赠画的经历,李化清说,学画难,送画亦难。在李化清夫妇开始无偿送画初期,首先遇到的是人们的各种猜疑和误解。有人说他们净干傻事;有人怀疑他们是借赠画做幌子骗钱骗物;还有人认为他们是以赠画的方式来炒作自己……流言蜚语满天飞,李化清夫妇的善意遭到一次次拒绝,两位老人四处碰壁,而画竟然一幅也没送出去,这让两位老人异常伤心。
但李化清夫妇没有放弃,他们继续坚持无偿赠画,把书画作品送到军营,送到学校,送到政府机关和社区,“送到人民群众中去,送到需要的地方去”。由于老人送画始终坚持无偿赠送,不参加吃请,不接受馈赠,渐渐地,流言蜚语消失了,李化清夫妇的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尊重。
李化清夫妇告诉记者,他们学画即为送人,所以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书画。但对于送给谁,怎么送,两位老人也有着自己的标准,总的说来有“三送”“三不送”。即“送给真正需要的,送给真正喜欢的,送给为社会奉献的”和“以钱求画的不送,借画赚钱的不送,自己不满意的作品不送”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蒋家第四代:搞艺术 做投资 开设计公司
·下一篇文章:张晓刚:领跑中国当代艺术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081281154490E9HEG57J7D7E1K4HBED.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