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作者:佚名
中新网12月3日电 台湾《典藏古美术》杂志今年11月号刊出熊宜敬的文章,介绍了台湾中壮辈知名书画家陶晴山的艺术人生。原文摘录如下: 陶晴山,为陶芸楼幼子,陶一经三弟,自幼即受父执辈浓郁艺文风华的耳濡目染,又得长兄时时勉励指引,加上自身沉静、勤力的无争性情,自自然然的陶养而走上中国书画创作的道途。 甫念初中的少年时期,艺术才情即获得当时任教基隆中学的江兆申(1925~1996)赏识而亲授书画笔墨,扎下深厚根基。后考入台北“国立”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又恰得江兆申执教艺专而再续前缘,终得拜入江氏灵沤馆门下,亲炙野逸文人风采的神髓。 父、兄、师长的因缘际会,陶晴山在艺术道途的学习历程中,毋宁是令人欣羡的。然而,个性谨厚的陶晴山却从未因此自满自足,反而更加沉潜、更加惕厉,孜孜矻矻于书画诗文的钻研,以期不负父、兄、师长的教导与期望,默默的在笔墨中追寻人生真趣,静静地在书画薪传的美育上无私奉献。 2004年七夕,陶一经因车祸过世;2005年12月,陶晴山在长兄纪念展的纪念集《感怀吾兄陶一经》一文中口述:“大哥非常关心我的学业,他常对我说,你能遇到一位这么好的江老师,应该要多背诗词。为了让我多接触古典诗词,每次中秋节都邀我去他家吃月饼赏月,然后两人开始背诗词助兴。即使平常日,也会准备小点心常常相聚,聚会中也是常背诗词来讨论,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多读书、多写作。其实年轻时期的我,也受到大哥喜欢文学的影响,比较早熟;青少年时代,他就要我看鲁迅、周作人、茅盾、徐吁的作品,所以对新文学有所接触,对传统文学更不能轻忽。” 对于长兄在艺文事业上的耳提面命,以及对父亲艺事成就的濡慕,陶晴山因此在书画创作上经常引用父、兄所赋的诗词作为题材,使作品的画面呈现更显丰硕,作品的意境更加深邃。 今年(2007)夏天的一幅行书新作,即以《录先父陶芸楼游乌来诗》为内容,笔势迭宕,行气疏朗,具灵沤馆风姿,而笔力劲秀。诗曰:“穿石千流竞,危桥百尺悬。渊深应驻足,骥老久离鞯。秋色疑衿浅,山容肯放妍。追摹清景急,画意落新笺。”陶芸楼的山水诗可谓“诗中有画”,而陶晴山憧憬自然,卧游山川,往往喜从古典诗词及父、兄文采中汲取构思,濡染意境,使山水画貌的内涵更加丰富。 父、兄的影响,是家学的熏陶,自幼随父执辈郑曼青、高逸鸿学习诗文、绘画,则成为艺事兴趣的延伸。从初中得江兆申惜才指授,到“国立”艺专入门深造,更是陶晴山艺事风格成形的缘分。因此,陶晴山的书画面貌,承继了灵沤馆家数的形神,除了勤画勤书,钻研、阅读历代名迹、着录也成为不辍的日课;而投入自然,卧游山川,则成为验证古法、领悟新径的创作实践。 “意”与“境”,是陶晴山创作中的两大追求,“读万卷书”以蒙养内蕴,是“意”的汲取;“行万里路”以观察自然,则是“境”的锤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陶晴山的书画道途中历久弥新。 在烟硝尘絮滚滚纷杂的当代,功利主义的弥漫,是近半世纪来社会环境与人文素养日趋低俗的主因。中国书画艺坛,在海峡两岸也笼罩在标新立异、速成谋利的氛围中。对于无忮无求的陶晴山而言,数十年来的笔耕墨耘,仍是一以贯之的默默含孕着自然山川的清新英华,淡泊谦和的性情反而成了陶晴山艺术道途中永续传承、汲古开今的最大动能。 可以发现,陶晴山几乎所有的山水作品中,都有“文人高士”作为点景,而且多为三五群聚,这应是陶晴山个人心志对于自然山川奥秘静谧的向往所兴起的隐逸之思。 东晋高僧帛道猷(公元372年左右仍在世)素好丘壑,一首《陵峰采药触兴为诗》恰可与陶晴山的山水画境相融:“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 而陶晴山的横幅之作《仙源春色》,也与魏晋南北朝玄道氛围的内涵古今呼应。此作中一泓溪流蜿蜒掩映于林丛间,茅舍隐隐,高士逡巡,尤其画面右方与左上的远山烘染,满溢道气玄机,而题款“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更透露了画家向往山水奥秘之趣。 “写生”与“造境”是陶晴山绘事上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一体两面的最重要元素。“造化心源”之间,全在“意境”的铺陈。陶晴山认为“高明的画家,情与理的协调非常重要,因为情能生境,境能生情,用情而不能溺于情,取境而不滞于境。” 而一位艺坛前辈论及陶晴山的画艺时曾言:“晴山擅写生,对景剪裁,移来笔底都成佳构,又因此间地处亚热带,经年丰草长林,绿色不凋,尤适合灵沤画法,乃能相得益彰。”这个看法,正吻合了陶晴山在画境处理上的三昧。
陶晴山画作《苏花山景》(66×60厘米),赋色大胆。
陶晴山2006年所作《龙洞》(96×66厘米)。
·上一篇文章:“臭豆腐大王”悄然转身卖“假画”走平民路线
·下一篇文章:23岁提画笔“美女画家”大器晚成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rensheng/071248829A8I00I9A50H6A01458G7.htm
相关内容
陈若茜 | |
孙雯 | |
陈斌 | |
沈伯韩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刘洋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