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文学  文章作者:佚名

《塞莱斯蒂纳》
《塞莱斯蒂纳》

  作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一生画法多样、风格迭变,而此次来京展出的毕加索版画其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完整的8个系列265幅作品,创作时间跨度48年,最早的是创作于1920年的《三角帽》,最晚的是创作于1968年毕加索87岁高龄时的《塞莱斯蒂纳》,这些作品贯穿了毕加索艺术创作的每个时期,内容涵盖了动物画作、人物肖像到诗作情节、经典文学故事,可以带领观者见证毕加索每一次艺术风格转变。

  《三角帽》1920年

  1919年一部具有社会政治讽刺意味的民间芭蕾舞剧《三角帽》在巴黎和伦敦上演,赢得了观众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毕加索负责制作它的舞台布景。此次展出的这组版画作品就取材于《三角帽》一系列的场景和舞台服装图案,包括最终入选的演出场景和服装的设计图。其中有:开场时用于象征性介绍剧情、画在幕布上的斗牛场景;演出的主要布景是一座浅色调的建筑缩小模型设计图,这一设计,因其空间和色彩的平衡合理而被视为毕加索最为成功的一件装置作品;26张服装图,6张装饰细节图。场景和服饰从整体来看,隐约重现了毕加索立体派时期的艺术元素。

《大自然的故事》
《大自然的故事》

  《大自然的故事》1942年

  1749年自然主义作家布丰发表了一套36册《大自然的故事》。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辅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了解。1936年,再版商人安布鲁瓦兹·沃拉尔准备出版《大自然的故事》,请毕加索为作品绘插图。

  《贡戈拉的20首诗》1948年

  20世纪初,人们重新对16世纪西班牙诗人路易斯·贡戈拉萌生了兴趣,贡戈拉诗歌的风格讲究辞藻和修饰,人们尊他为“现代诗歌之父”。1928年,贡戈拉的20首诗出版后,毕加索开始为他绘制插图。他为第一首诗所配的版画取材于一幅贡戈拉的肖像画,在封面,毕加索模仿诗人的笔迹用画笔书写了贡戈拉的名字。每页手写诗稿上,他都以轻盈的笔触用纹案或人物速写加以装饰,营造出一种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相互交融的效果:文字具有美学效果,同时,人物图案也极富语言表达力。

  在这套作品中,毕加索用画笔或者钢笔直接在板上作画、雕刻。

  《卡门》1949年

  普里斯珀·梅里美于1845年发表了短篇故事《卡门》。1875年比才将故事改编成歌剧,一时间家喻户晓。故事描述的是:唐若泽准将死心塌地爱上轻浮的波希米亚女子卡门,为了她,唐若泽不惜开小差,放弃温文尔雅的米卡埃拉的爱。当贪新厌旧的卡门要离开他投入斗牛士埃斯卡利洛的怀抱时,绝望的唐若泽出于嫉妒,将她杀死。

  毕加索的38幅《卡门》系列故事的插图,其中波希米亚人和骑马斗牛士描绘得尤为细致。他笔下的牛有寓言式面具特色,明快的格式糅合纯素描写法,强化了整个故事的真实感,同时也显示了毕加索对祖国文化的依恋与热爱。

  《斗牛》1959年

  《斗牛》的创作灵感来自1796年著名的斗牛士约泽·德尔加多1801年5月死于马德里斗牛场之后,他的故事成了民间传奇。这神话式的斗牛系列故事,和大部分西班牙广泛流传的神话一样,深深地镂画出毕加索的文化根源,他由儿时起已烙印于心,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摆脱不掉西班牙人身份的原因。

  在毕加索作品中,斗牛士是最常出现,最吸引人的题材。他有本事利用传统题材作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毕加索在《斗牛》中保留仪式规矩与斗牛传统步骤的实景,把它分为三个部分:马背上斗牛的动作、斗牛士助手的动作、蛮牛之死。

  毕加索用出奇的简单与空白的素描,将斗牛礼仪的残酷性进一步升华:人与兽孤零零地在斗牛圈的中心对峙,背景中总有公众的影子,这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历史解码:《法庭上的芙丽涅》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认识文森特•梵高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gwart/0798961AGDC92D147J80II8FG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