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收藏投资网  文章作者:王一川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值此《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行之际,我作为“总论”部分的一名参与者,愿同各位分享三点个人感受。

  第一,中国艺术正处在活力充沛而又矛盾尖锐的兴旺时期。一批批青年艺术家成长迅速,在艺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跨媒介或跨界艺术创作脱颖而出,创作势头喜人;大量资金纷纷涌入,激发旺盛的艺术市场活力。但与此同时,艺术界内部隐伏的矛盾也显露得日趋尖锐,其突出表现在于,商业美学与艺术美学之间如何实现平衡?艺术品应当如何协调身体美学与心灵美学的悖逆?公众应当如何面对感官娱乐与理性沉思之间的对峙?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应如何协调艺术趣味上的分歧?这些矛盾都属于中国艺术兴旺期的必然现象,需要在发展中加以化解。

  第二,互联网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不可低估。如今凡是在公众中产生重要公共影响力的艺术品,往往都与互联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常常由在互联网上获取高人气的原创作品改编、加工而成,并再次被以网民为主体的观众群体所认可。似乎正是互联网人气在决定一部艺术品的命运。但也应看到,互联网时代虽然通过技术变革带来平民化等便利,毕竟这个虚拟世界里也积蓄着多重可能性。这是文艺理论评论应进一步研究的深层次问题。

  第三,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受到艺术界和其他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同文艺创作一样,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家对艺术品及其他相关艺术现象加以评论,具有引领文艺发展方向的作用。一批批伴随互联网成长的青年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的茁壮成长和脱颖而出,让人看到中国文艺评论的新希望之所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一篇文章:艺术时评:关于中国画的抒情与严肃主题
·下一篇文章:“带着博物馆的尊严进入市场”——故宫公布文创开发“十大秘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guancha/165122330334A007FJ00IF00K3GF402.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