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书画 文章作者:西沐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参与世界艺术品市场治理的深度、广度与势头都在增强,并在现有的体制、市场结构及市场环境条件下,已基本上做到了整合市场优势要素,充分释放了现有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能量与力量。这一过程从2011年年底开始,呈现出市场上升发展的能力在徘徊,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迁与市场结构转型的展开,市场的拓展由徘徊变成了一种疲态。所以,我们判断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 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平台期的主要标志有四个:一是市场交易规模徘徊不前,基本上形成了市场规模平台的效应。表现在拍卖业总成交(包括私下洽购)大约保持在700亿的规模水平,艺术品市场的总交易额(包括私下交易)大约保持在4000亿上下的水平。二是现有条件与模式下,拍卖业的能力发挥的几近淋漓尽致,再拓展的能力有限,但征集难、结算难,拍假与假拍的老大难问题依然未能解决,甚至还有新的发展;画廊业赢利能力低下并被市场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一直未能改观。三是艺术品市场的生态发育停滞不前,以画廊业——拍卖业——博物馆为金三角的市场价值建构体系未能建立,拍卖业一股独大的格局未能改变;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监管能力与水平、政策法规与环境建设等未有新的突破。 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发展平台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是我国艺术品市场增长的方式单一,动力机制过度依赖礼品市场与市场投机,长期以来,市场更多地是依赖同质化的过度竞争,创新的动力与能力明显不足。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是我们缺少需求,而是源于我们的市场在挖掘与释放有效需求上出了问题。据我们预估,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效的潜在需求大约为2万亿,而我们释放出的仅为4000亿,还有1.6万亿的有效潜在需求在沉睡。这也从一个方面显现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而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实际上答案只有一个,出路也只有一条:即就是不断弱化礼品市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地位,在世界艺术品市场治理与中国消费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 事实上,国内外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新进展与实践动向,已经给我们展示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新动力的基本结构,即就是“三化”:资产化、国际化、大众化。 首先是资产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逐步呈现出一条发展的主线: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其中资产化是核心,金融化是重点。资产化动力的形成总体上源自两个大的方面的推动,一个是国际市场层面: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艺术品,特别是经典艺术家的典范之作作为优质资产的特质被广泛验证与推崇,艺术品资产化成为世界话题;另一个是国内市场层面:面对巨大的需求与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不动产登记条例的公布,财产保有税、遗产税等政策预期的不断强化,艺术品资产正在进入人们财富管理的视野,成为一种新的资产管理工具。 其次是国际化。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发展的平台期之后,最应关注的市场现象就是国际化进程问题。首先是国际艺术品市场介入进来,先画廊,后拍卖,再到国际艺术品市场资讯服务巨头纷纷来到中国,参与市场竞争,最抢眼的就是国际两大拍卖公司苏富比、佳士德进入中国,并进行了首场拍卖。还有就是国际大的资讯机构纷纷发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报告与提供相应的研究服务。其次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出去,不仅仅是拍卖公司在境外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国际交流与合作频繁,更重要的是国内市场开始消费国外的艺术品,从古董家具到毕加索作品。就以拍卖公司为例,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从找“拍品”到找“补品”,再到找空间的路子。第三,艺术品保税业务的迅速兴起带动物流、保险等业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也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写照。 第三是大众化。实现市场的大众化,概括的讲有两个路径:一个是通过市场低端化;另一个是资产化的大众参与。显然我们更多的是指后者,即通过降低门槛、控制风险、增强流动、保证收益来提升大众的参与能力,来满足大众的资产配置、投资及财富管理与传承的需求。其中,证券化是推动艺术品市场大众化的一条重要路径。据统计,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到2013年底,我们的人均GDP已达6800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12700多美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在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期间大众化所释放的动力、空间巨大。 当然,这三大动力不是孤立的,其中,资产化更为关键,更为基础,它是国际化大众化的基础。现在我们可能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实现释放这三大动力,在当下,现实释放的突破口是什么?我们讲,通过我们的创新实践来看,那就是平台化取向的战略。 第一,为什么要平台化。平台的最大功能是整合资源,管控风险。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多且短期内难以解决,相应的监管及资产支撑体系,如确权、鉴定、估值、集保等问题缺失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或大范围进行相应的资产化实践,在没有大的政策与体制取得突破之前,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最为现实又具操作性的措施是,聚合优势资源,在一定的时空内,实践“点”的突破,即就是通过平台化,在一个“点”上,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解决存在的问题,取得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业务上的突破性进展。当前的不少创新实践,证明了平台化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 第二,如何平台化。平台化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建立是在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的。所谓平台化,就是一方面上游连接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另一方面下游连接有投融资需求或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机构或个人,通过整合社会资本及相应的资源与客户,在产业与市场支撑体系的支持下、保障下提供规模性、专业化的资产与金融服务的平台。艺术品在目前,只有这种平台化的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从而可以达成方便、快捷的艺术品资产流转。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目前我们讲需要重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版图,我想目前就是最佳的机遇窗口期,新版图的建构,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三大动力来看,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关键是如何谋篇布局。 (根据西沐在2014年10月24日 “艺术•对话世界——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论坛上的主旨发言整理)
·上一篇文章:冯骥才:民间工艺不能盲目借鉴,更不能把“手艺”丢掉
·下一篇文章:西沐:新时期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guancha/141026181638EKD38FKBA9JJ2CKBK0I7.htm
相关内容
西沐 | |
金子 | |
岳瑞芳 | |
季 涛 | |
杜杰、童方 | |
陆 敏 | |
佚名 | |
范昕 | |
徐小青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