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文章作者:任松筠

    3月5日是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考试江苏考点报名的最后一天。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中央美院的考试历来广受考生、家长的关注和追捧。但在报名现场,有家长深有感触:“学艺术不能盲从,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考虑清楚是否具备条件。”

    “这是我报考的第20所学校!”

    5日上午,南京宁海中学报名点,前来报名的考生络绎不绝,报名处排起了队伍。考生中,有不少拖着行李、背着画包的外地考生,甚至有来自山东等省的外省考生。

    记者在中央美院的招生简章上看到,今年该校在全国总共招收835人。该校的杨老师忙里偷空告诉记者,去年江苏考点共有2200人报考,今年他们准备了2500份报名表,到5日上午已经发出去1000多份。

    “这已经是我报考的第20所学校了!”来自扬州的朱同学正在填写报名表,他掰着指头告诉记者,“在南通报了青岛科技大学、西南交大,在南京报了广州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加上中央美院,正好20所。”

    朱同学说,这一个多月来,他都在赶来赶去忙艺考。“还不是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如果今年考不上,我准备明年复读再考。”

    无锡湖滨中学的包同学一个月来也已经考了16所学校。“对文化课是有影响,但没有办法,我必须考。”包同学称,他从小就喜欢建筑,初一开始学绘画,这次准备报考中央美院的建筑学专业。“这几年学艺术的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怕文化课跟不上,其实真正对艺术感兴趣的并不多。”他说。

 

    “为孩子学画已花上百万!”

    南京的胡先生陪着儿子来报名。他的儿子4岁就开始学画,到现在已经小有成就:“国家级金奖就拿了两个,中国美术馆青少年区陈列着他的作品,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他获过中国参展美术作品的唯一金奖。”胡先生捧出一摞获奖证书的复印件。

    “为了儿子学画,我们已经花了100多万,连房子都卖了。”胡先生告诉记者,去年10月份,他让儿子停了文化课,专门到北京学了3个月绘画。“都是请了大师级的人物当老师。”

    “我们的钱大部分都花在路上了。这几年,儿子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都跑遍了,主要是通过写生形成自己硬笔白描的风格。”胡先生说,除了他自己,他们全家总动员,连亲戚、朋友也轮流陪着儿子出去写生。

    “成绩都是孩子苦出来的。”胡先生说着,眼眶湿润了,“儿子非常用功,每天画画时间都不低于两小时,100张一捆的铅画纸他已经画完了11捆,家里堆着几大摞半人高的绘画作品。写生过程中他还两次遇险,有次在云南从几十米高的悬崖掉下去,可是他爬上来后又接着画……”

  “学艺术不是一条捷径!”

    针对目前的“艺考热”,感触颇深的胡先生却希望通过本报提醒众考生及家长:“学艺术绝对不是一条捷径!”

    在胡先生看来,前几年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艺术设计、动画、广告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相当少,社会对那些人才的需求量大,这使得大家都认为学艺术有高薪、出路好,于是纷纷走上艺考之路。以山东为例,去年有12万人参加艺考,今年据说有17万人。

    “这个现象不正常。那么多人学艺术,真正能学出名堂的有几个?”全国有上万人去考中央美院的造型专业,但那个专业一年总共才招100多人。胡先生告诫说:“学艺术,孩子一定要有天赋,确实对这行感兴趣,而且家庭还要有相当的实力。”(任松筠)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跨领域合作 艺术与时尚的五种“亲密接触”
·下一篇文章:2010年世界十大经典艺术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bolan/0831284436G2GJ82F8AF3A3J633338.htm


相关内容

艺术教育是培养思维的最佳捷径

佚名

 

乾隆在画上的众多题跋和印章并不是乱来

杜汭

 

第三届北京文学艺术品展示会在京举行 组图

李琰

 

书画印章辨伪捷径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