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作者:佚名
成为古玩收藏的佳品,价值何止四位数。当时有人愿出800元买进,曹先生说什么也不肯,硬生生地撂下一句话:“他们难道不懂什么是播威吗?”
古玩市场充满诱惑,也充斥着赝品,稍有不慎,就会打眼;也有人独具慧眼,淘金觅宝。“懂的人不玩,玩的人不懂”。有些商贩对似懂非懂的收藏者最敢蒙,因为懂的人不会吃进假货,不懂的人对真货也不感兴趣,惟有似懂非懂的人容易把假货当真货购进,还自我陶醉。说到收藏,曹老先生俨然一位饱经事故的老学究,“定位和心态是最重要的。钱少有钱少的玩法,钱多有钱多的玩法;收藏也不只限于古玩,关键在于‘用心’。把收藏当做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增长知识的事情,不能买到真的就过度兴奋,买到假的就过度伤心,把身体都搞垮了”。可话说回来,古玩的乐趣恰恰就在于真假难辨,真假永远像一个谜语。科学检测手段再先进,最终还是人眼来辨。正因为有真假之分,才为藏家提供了一个施展眼力、财力、胆力的舞台,斗智、斗勇、斗眼的故事异常精彩。
自古以来,古玩因其利大而作伪不断,赝品层出不穷,上当受骗“吃药”的不乏其人,为之倾家荡产的也不鲜见。古玩市场,有捡不尽的便宜,吃不尽的“药”;觅不尽的宝贝,上不尽的当。“摊主大都会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了,迷惑了,吃亏的就是你。最好的办法是捂紧自己的口袋,不熟悉的收藏门类的藏品不轻易下手,有疑问的藏品不轻易下手。不期望一夜暴富,日赚斗金。愿人人成为赢家,而不是输家。”老先生说。
专家问诊
潘家园和北京许多的特色市场一样,最初以市场形式出现是源于当年特色产业起步时规模小、交易主体实力弱,主流交易形态只能以市场的模式出现。
从做市场到做产业
专家点睛
做一流的民间古典文化市场品牌
潘家园古玩市场是北京著名的特色古玩艺术品市场,号称全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全国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全国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
潘家园古玩市场诞生于1992年,短短15年间成长为国内有影响的特色专业市场,不能不说是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北京这个具有3000余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好地方,历史的流风余韵在这里得到共鸣。
得其时,享其利是潘家园古玩市场的既有优势,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做国内一流的民间古典文化市场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做到最好。
首先,是吸引有购买力的北京顾客。尽管外籍顾客和外地顾客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北京顾客始终是市场的主流客源。2006年北京市的人均GDP已达到6210美元,越来越多的人具有消费古玩的能力,盛世好收藏,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鉴赏力的群体,北京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浓厚的怀旧情结,逛古玩市场追逐历史之美是很多现代人的精神享受。
其次,是把旅游文化服务做到位。旅游文化服务体现在多方面,近年来潘家园市场在这方面改进很多,市场环境有很大改善,特别是通过诸如老玩具、精品酒具等的专题展示吸引了众多发烧友,突出了民间文化的亲和力。但市场周边环境还比较杂乱,特别是缺乏足够的停车位,这将是潘家园市场长远发展的主要瓶颈。
再其次,潘家园市场应该和周边的古玩市场互补发展。近年来,朝阳区潘家园一带已形成较为浓厚的古典文化产业氛围。与其他市场错位发展是今后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基本选择。一旦周边涌现出更多的面目雷同的潘家园古玩市场,其结果,恐怕就像中关村的电子市场模式,古玩成了工业品了,收藏价值何在?
人流量:2880人/半小时
调查手记:7月7日17时35分至18时05分,记者在潘家园路口进行抽样调查,共有2880人在半小时内经过。
车流量:585辆/半小时
调查手记:7月7日18时10分至18时40分,记者在潘家园路口进行抽样调查,半小时内共有585辆汽车通过。
·上一篇文章:人体器官90多个是多余的
·下一篇文章:庄浪县大力发展书画产业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bolan/077188214954498879FJ0HBDD2E9EG.htm
相关内容
马健 | |
王佶敏 | |
佚名 | |
王珂 | |
侯江 | |
刘晓丹 | |
牟建平 | |
佚名 | |
罗书银 | |
朱浩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