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文章作者:苏娅

    2007年十一月四日,一件名为《英勇奋斗No.3》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预展上亮相。当时,“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突出现象,由于社会上资金充裕,部分“热钱”流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导致艺术品投资日趋火热。 中新社发 张炜 摄

    金融动荡背景下的艺术品市场将何去何从?梅摩指数创始人之一的梅建平认为,“艺术品投资者要关注风险,要有一个长期持有的心理准备……艺术品投资需要理性的激情。”

    2000年纽约大学的一次午餐会上,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纽约大学教授梅建平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摩西教授(Michael Moses)的一次偶然交谈,为梅建平日后的研究方向找到了目标——运用经济学方法,为天马行空的艺术品市场建立投资参考指数。

    彼时,酷爱艺术品收藏的摩西教授悉心收集世界艺术品市场投资与回报数据已逾十个年头,摩西把300年来世界著名拍卖行的艺术品拍卖纪录搜集到一个数据库里,信息多达数百万条,所需要的是学经济的“同好”为这些数据进行模型分析。梅建平敏感地捕捉到艺术品金融问题研究的意义,他认为,用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一个全新的问题,非常有趣。“而艺术品可能是一个非理性的市场,价值受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它到底是不是一个资产?它能不能量化?有没有规律?这些问题以前都没有答案,因此充满挑战,又乐趣无穷。”

    近两年来,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梅建平与搭档摩西先生把研究目光聚焦于拉丁美洲、中国等尚处于艺术市场的边缘位置,又正在崛起中的艺术市场。

    “艺术即资本”,现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的梅建平对世界艺术品投资及中国艺术品市场持乐观态度,然而,梅建平同时认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和世界艺术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仍存在很多变数”,面对过去两周可谓惊心动魄的金融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景如何?中国艺术品投资面临怎样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梅建平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强调:“艺术品投资者应关注风险,有一个长期持有的心理准备,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将在2008年下半年和整个2009年进入深度调整期。”

    谁在收藏中国艺术品?

    《第一财经日报》:近两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非常红火,艺术品为什么对投资者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它的优势和价值是什么?

    梅建平:除了美学的价值,作为一种资产,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它与其他资产的相关度很低,作为一个资产组合里的部分,它可以帮助对冲其他资产的风险。比如说用美国的数据来看,艺术品和股市回报基本上是独立的,股市不好的时候,艺术品市场有时候可能会好,它们之间可以有个互补。从长远来说,艺术品投资回报和股市回报基本上是相当的。

    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发表以后,世界上越来越多搞金融的人开始认识到艺术品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第三极”。

    《第一财经日报》:你曾预言,20年内,中国艺术品将成为世界艺术品收藏的主流,那时,人们会发现,20年前购买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仅仅是当前价格的三分之一。

    梅建平:如果中国能够顺利地和平发展,中国经济能够平稳地发展,并在二三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话,中国艺术品将是回报最高的资产之一,而且我预言中国艺术品投资回报将超过中国的股市、房市。

    《第一财经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透视“电视鉴宝”节目背后的玄机:“钱味”太浓
·下一篇文章:蜂拥入市探水深 金融大军“掘金”的另类投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8101012812EB2JK5K4E4A5H4AA59C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