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文章作者:马健
根据沃森对苏富比拍卖公司进行秘密调查后发现的一份秘密文件显示,艺术品市场指数在《巴伦氏》上刊登时,曾经发生过搞错时间的怪事。据说,这是由于办事人员的一时疏忽,竟然将一组错误的数据送到了《巴伦氏》杂志社。耐人寻味的是,苏富比拍卖公司在得知事实的真相后,依然未做任何更正,因为“这组数字所呈现出来的市场繁荣程度,比实际情况要好得多。”所以,苏富比拍卖公司也就乐得将错就错,装作一无所知。不过,更为重要的还是文件的另一段内容所披露的事实:有一次,银器类艺术品的销售业绩很不理想,结果被剔除出了艺术品市场指数的统计范围。因为苏富比(纽约)拍卖公司的部门经理泰尔尼感到“非常沮丧”,“打死都不愿意将它计算进指数”。负责《艺术市场公报》编务工作的统计专家艾克斯坦认为“情况特殊”,因此“只好同意”。由此可见,只要统计数字所反映出来的市场状况不如苏富比拍卖公司预期的美好,他们就二话不说,干脆把它剔除出“市场指数”的统计范围,而且美其名曰“情况特殊”。换句话说,艺术品市场指数编制机构与艺术品市场的利益相关性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艺术品市场指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由于目前并不存在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艺术品市场指数的编制方法和编制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因此,市场指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实际上都值得怀疑。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雅昌艺术品市场指数和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指数的编制机构都已经涉足了艺术品市场。如果考虑到即使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老牌拍卖公司苏富比尚且会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歪曲事实的话,那么,中国艺术品市场指数编制机构的可信度,显然同样应该打一个问号。 利弊参半 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市场指数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以雅昌艺术品市场指数为例,该指数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以艺术品市场指数的形式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变化轨迹和当前成交状况。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准确把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脉搏,全面分析艺术品市场的形势和热点,总结和掌握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未来行情走势。为艺术家、经销商、收藏者、投资者和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依据。 事实上,正如评论家朱浩云指出的那样:“从宏观方面看,艺术品市场指数能够展现出艺术品市场10多年来的走势,而对于投资者和收藏者来说,艺术品拍卖指数也的确是一个一目了然的平台,艺术品市场有指数总比没有好。”然而,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艺术品市场指数显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艺术品市场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变化趋势和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艺术品市场指数既无法有效区分艺术品的精粗,也无法有效辨别艺术品的真伪。 此外,艺术品市场指数,尤其是艺术家个体指数实际上很容易被人为地操纵,从而对市场产生误导。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大众传媒非常发达的今天,艺术品市场指数的出现,将大大强化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放大效应”,对艺术品市场行情产生推波助澜的重大影响。例如,艺术品市场的回落调整行情,很可能会由于艺术品市场综合指数表现出来的明显下跌走势,而使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普遍相信,艺术品市场行情正在走弱,并因此改变他们的市场预期和投资决策。如果这种“放大效应”不断得以反馈和强化,那么,对于艺术市场而言,则很可能是灾难。(马健)
·上一篇文章:揭开徐悲鸿作品高价谜
·下一篇文章:打与不打?书画市场之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820829523A5GDKI2FB47G67F9869.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张东华 | |
佚名 | |
马健 | |
王佶敏 | |
佚名 | |
王珂 | |
侯江 | |
徐翌晟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