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中华书画网8月17日电:“古籍善本市场仿佛一桶水,舀一勺少一勺。”采访中,上海嘉泰拍卖公司古籍文献部主管崔尔平一再强调。

    崔尔平是上海古籍收藏界的元老,几乎见证上海古籍市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搜罗古籍善本,当时是宋、明刻本的天下,清、民国的刻本不入他法眼。可现在,想找一部明、宋的刻本,难上加难。如果不做民国或清代的善本,很难组织起一场拍卖会。

   “藏家找到一本好书,几乎都会立刻‘藏’起来,很少会拿出来流通。”这就是古籍收藏的一大特点——稳定。

    上海藏家爱“捂”书

    古籍善本的收藏圈很稳定,收藏者需要一定经济实力,有爱好,同时具有文化功底。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三点。

    “如果没有如古文、历史这方面的功底,有些东西根本看不懂,何谈收藏?”崔尔平特别强调文化功底的重要性。这两年,人们开始认识到古籍善本的稀有性,收藏者渐渐多了起来。

    地域文化的特性在古籍善本收藏上有明显的显现。“上海的拍卖会,有很多是北京买家和海外华人。毕竟北京是皇城根,不少好东西都是紫禁城流传出来的。”。

    有趣的是,崔尔平提到,北京买家如果淘到好东西,很快口口相传,圈子里都会知道。而上海的买家则会“捂”起来,对外也不公开。

    “中国书店藏有不少好东西,只是他们也不愿把收藏拿出来流通。因为他们明白,一些古籍一旦拿出来拍卖,想再收回来就难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就“卖”方而言,拍卖公司相对固定。较大的拍卖公司,北京有嘉德和中国书店,翰海拍卖公司以佛经见长;上海如嘉泰和朵云轩,其它还有一些常规的小型拍卖。 

    不到10年翻五六倍

    “我从事行业这么久,还没有见过哪本书的价格会下跌,当然升幅也不会很剧烈,但肯定是稳步上升。古籍善本是绝对的‘物以稀为贵’。”崔而平说道。

    行家表示,1998年、1999年买的古籍,只要不是假货,目前价格至少翻了五六倍,有的甚至升值10倍以上。清光绪二十四年的“殷契国粹孟广慧藏甲骨精品”在2004年拍出5280万元的天价,更是令收藏家们为之咋舌。

    2006年春拍高居成交排行榜首的《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以308万元刷新善本书籍单件拍卖纪录。该书2000年在中国嘉德曾以209万元成交,不到6年涨近100万元。

    古籍货源相对稀少、藏家惜售、书店囤货、地下资源几乎没有,无法再增,这些原因造就古籍市场以往及今后的持续慢热。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古籍善本,其内容含金量非常重要。

    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但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

    明代的印刷业规模大、分布广、品种多,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明代印刷技术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上海博古斋的陆国强表示,现在许多买家看到明刻本就毫不犹豫地出价,对于品相,则不如以前那样讲究。太挑剔的话,根本不可能淘到“宝”。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

    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较少,时下价格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

    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屡创佳绩,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一封现当代名人的信札都在千元以上,明清名人的动辄上万、几十万元。如果有特殊历史意义,价值更是大幅攀升。

    颇受市场关注的《孙中山致任鹤年信札》,是孙中山于1923年讨伐桂系战役时致任鹤年的秘密信件,收录于《孙中山全集》中,极为珍贵。在去年12月2日~3日举行的上海嘉泰秋拍会上,预估价在40万~50万元之间,最终以44万元成交。

    近两年,早期画册非常受关注,上世纪70、80年代美术出版社的画册,售价达上千元。究其原因,当时的出版社在材料收集选择上,均相当严谨,对于一些画商来说参考价值非常大。“现在人人都可自己出版印刷画册,其中不乏大量赝品。”崔尔平说道。

    造假比书价更高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一家古籍书店的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它收藏品来说,已少很多。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需要很高的技术。

    “比如一本明刻本拍价10万元。如果想仿冒这样一本书,至少要请十几个工人,刻上两三年。而且其对工艺的要求相当高,比如明代的纸张根本无法弄到。仿冒者也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古代文化素质,不然连看都看不懂。这样下来,造假的成本比书价要高的多。”崔尔平说。

    “当然,像信扎类确实有仿冒现象,但是,以往的书信绝大部分都是毛笔书写,相当随性,仿冒难度也颇高。”

    崔尔平上世纪80年代曾系统地梳理过民国时期的名人手札,据他介绍,名家书札造假很容易识别,从纸张、笔墨、用印、书法到书札的内容,造假者会露出不少破绽。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市场价格翻数倍 中国油画市场出现井喷现象
·下一篇文章:打与不打?书画市场之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817852360GEGA538732HD7HJFE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