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徐建融

  不仅对于创新所需要体认的气息,他们与第一、第二代画家有所区别,而且,对于创新所需要继承的传统,他们与第一、第二代画家也有所区别。第一、第二代画家心目中的传统,基本上是明清的文人画传统,而第三代画家心目中的传统,则直探到晋唐宋元正规画的传统。根据文人画的传统,中国画的精义,“笔墨”是大前提,“绘画”是小前提;而根据正规画的传统,中国画的精义,“绘画”是大前提,“笔墨”是小前提。而在通常的认识中,往往把大前提作为唯一的前提,而把小前提认为可以抛弃不要。第一代中的个别画家如潘天寿和第二代中的大多数画家,虽然认识到了中国画不能抛弃“绘画”性,但如果不能从本来的关系上纠正“笔墨”是大前提、“绘画”是小前提的文人画观念,在没有深厚的国学文化修养如诗、书、画、印的三绝、四全等“画外功夫”作支撑的条件下,要想真正实现“笔墨”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对于绝大多数画家,是勉为其难的。第三代画家则能清醒地看到,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三绝、四全的几乎不可能性,幡然地把以传统的认识从大前提的立场重新拨正到“绘画”的“本法”上面来。这不仅对于新浙派的中国画,而且对于整个新世纪的中国画,都将引起革命性的改观。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不在于它的(绘画)技术含量,而在于它的(画外)文化含量,文化含量不高,技术含量再高,其艺术价值也是不高的。”这里,所谓的“文化含量”无非是在画面上题诗、钤印之类的三绝、四全。那么,试问,敦煌的壁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们的文化含量高不高呢?可见,对于绘画来说,文化含量正是体现在用很高的技术含量来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庖丁从来没有研读过什么哲理书,也许他还根本不识字,但他专门研究宰牛的技术,达到“技进乎通”,试问,这样的文化含量高不高呢?所以,相比于整个中国画坛上大多数高倡文化含量而实质不具备国际文化修养的第三代画家盲目地追随文人画传统,对于浙江第三代画家的艺术探索前景,只要不是关心了大前提而放弃小前提,我们持充分的信心予以看好。

  至于这一代画家的作品行情,目前,大多尚未被市场广泛地认可,即使个别画家,为一些有识的经纪人、画廊所包装、炒作,价位达到很高,但却属于人为的因素,而并不真正是出于市场的因素。当然,即使从人为的因素,这样的高位,与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还是相称的,而不能认为过高,至于大多数尚未被市场广泛看好的画家,价位则是过低了。

  但是,第一,画家的炒作与明星的炒作不一样,由于明星的更替周期很短,红了四五年的明星成了旧星,就要被淘汰,所以,经纪人炒作一颗新星,二三年即可获得成功。而画家的更替周期很长,一旦成了“明星”,便将终其一生,个别的甚至会延续到其身后。而旧星不被淘汰,新星就很难在短期内大红大紫。例如,第二代画家在目前的走红,便与第一代中一般名家的被“淘汰”有所关联。所以,第三代画家要想普遍地真正走红,将要到第二代中一般名家的被“淘汰”也即二十年之后。从这一立场,目前被炒作的个别第三代画家,其人为价位,在今天显得过高了,十年左右期间是相称的,三十年之后可能太低了。

  第二,由于第三代画家目前的艺术成就以及今后的前景之可观,只要价位适当,如 1000 2000 元左右一方尺,对于中介人和投资人,不妨加大宣传面和投资力度,则完全有可能在 5 10 年左右的时间内取得一定的回报。当然,被宣传的青年画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画家与明星的不同处,对于经纪人、画廊,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

  综而观之,新浙派画家的作品,是中国画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片沃土,尤其是第三代画家的作品,更是未被开垦的一片处女地,有待于经纪人、画廊、收藏家们的耕耘、开拓、收获。我们不妨期以十年,且看结果如何?二十年,又将如何?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古代书画瓷玉杂项后市看高 成交值得关注
·下一篇文章: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股票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623152415KAI2B2IF2G7KG4051JF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