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报 文章作者:崔艳
2007年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高峰论坛活动侧记 2007年中国艺术品收藏网高峰论坛及艺术精品展于11月19日—20日在上海虹桥宾馆嘉庆堂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探索如何建立艺术品市场的良性经营模式;搭建艺术家和艺术品经营家之间公平、诚信的合作平台,探索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此次峰会为艺术界人士、企业、商界和相关文化机构提供了一个整合资源、互通互利的平台,100多位当代知名国画家、油画家、书法家和文化界领导、学者、老前辈及画廊、拍卖公司的经营家齐聚一堂,针对目前艺术品市场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抒己见。 商业价值应该≤艺术价值 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尤为活跃,在热闹的背后也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来自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的满开慧女士认为,当下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异常兴盛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相应日益提高,开始关注与收藏艺术品;另一方面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多次金融风暴的影响,许多商人逐渐把资金从金融投资转移到相对具有保值能力的艺术品投资。大量资金的迅速涌入,造就了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也造成了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相对紊乱:一些知名画家应酬之作的拍卖成交价动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直逼他们的代表作;一些新人的作品也能以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成交。这就造成了价格与价值的脱节,这种价格远远高于艺术品本身价值的状态,将会对艺术品市场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更要冷静地站稳自己的立场,不能因为某个艺术家的某件艺术品的高额成交而哄抬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价格。理想的商业价格应等于或略低于其艺术价值。长期过低,就不能体现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过高,就不利于艺术品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突破了瓶颈 还要面对风浪 面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北京某拍卖公司的执行董事贾廷峰谈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两大瓶颈,其一就是作品真假的问题,其二就是艺术品价格评判体系的混乱。中国书画相对于油画来说,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如何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品经营者所要思考的课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当代的一些书画家开始逐渐地将自己的书画作品投放市场。北京拍卖市场、上海朵云轩和深圳艺术品拍卖行率先开始拍卖中国书画家的作品,标志着中国当代一些书画家开始有了自己的价格。同时国内一些较有实力的书画家开始在国内许多省份举办画展和参加一些小规模的笔会,每幅作品从几百元一张逐渐到几百元、几千元一平方尺,收藏中国书画的收藏家也渐渐地多了起来。经营书画的机构也越来越多,画廊、拍卖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夯砸、沉淀,当代一些著名书画家作品的价格逐渐稳定起来,有的已达到几千元、几万元一平方尺。这些书画家也渐渐富裕了起来,许多画廊老板和拍卖行也渐渐完成了原始积累。到2005年,书画市场几乎达到炙手可热的境地。 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书画成为了引领市场“井喷”行情的主导力量。在此过程中,一些与艺术有关的媒体、拍卖行、画廊、以及书画家本人包括其亲友都纷纷介入市场运作,开始猛炒,部分艺术家心态膨胀。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一部分人没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书画家不能安于创作更好更新的作品,而在价格上互相攀比。于是出现了大量重复的、品位不高的作品,导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价格的虚高,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市场出现了混乱,进入了冷寂阶段。目睹当代油画市场的火爆,一
·上一篇文章:价值不菲 收藏投资唐卡要趁早
·下一篇文章:川内秋拍盘点名家精品走牛 假拍炒作添乱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12391149JI4D6C51I5C9HC764G4A.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袁思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