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佚名
全民收藏时代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收藏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国性的“收藏热”,它们分别发生在北宋末年、康熙年间和清末民初。这三次“收藏热”的共同特点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收藏为乐;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并能以假乱真;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研究成果不断问世,鉴赏水平较高。有人说,如果以此来衡量,中国正处于第四次收藏高潮。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如今,收藏被认为是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中国内地最火的投资方式。不管是商贾大款,还是升斗百姓,无不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于是,收藏市场日渐火爆,收藏者队伍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收藏者队伍达7000万人。中国进入了全民收藏时代! 媒体 开播半年收信5万 如今,为了迎合观众与读者的口味,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老媒体齐上阵,纷纷开办与收藏投资相关的节目或频道。仅以电视节目为例,目前就有中央电视台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湖南卫视的《艺术玩家》、山东卫视的《收藏天下》、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等火拼收视率。 据记者了解,《鉴宝》开播头半年,节目组就收到了5万封观众来信,天南地北的收藏爱好者纷纷掏出自己的家底渴望一辨真伪。在该节目每月一次的初鉴会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收藏爱好者都会将活动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携众多专家来武汉鉴宝的消息一传开,便在当地收藏界引起不小的反响。原定仅限500人携藏品进场与专家交流的活动,最终却因藏家的强烈要求,不得不将名额增加至近千人。即便如此,场外依然聚集着众多期待入场的收藏爱好者。 一位电视制作人直言,以《鉴宝》为代表的收藏投资类节目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情追捧,并非是因为这类节目的制作水平有多么高,只不过是文物收藏本身迎合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有关收藏与投资的话题不但讨巧,而且抓人眼球。”这位制作人进一步解释,而相关文艺作品的问世也正好呼应了这一热点,为收藏热再续了一把火。在图书市场上,有关收藏、古玩一类的图书尽管价格不菲,却依然热销。 拍卖会 一年成交146亿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6年,共有105家公司拍卖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比去年增加21家;举行拍卖专场689个,比去年增加68个;总成交额约为146亿元人民币。而在200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额还只有25亿元人民币。 在业内,中贸圣佳、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华辰四大拍卖公司是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第一集团,其经营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瓷器、玉器、铜器、杂项;油画、雕塑、近现代艺术;邮票、钱币;古籍善本、碑帖拓片等。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收藏投资,人们不但热情高涨,而且兴趣广泛。 同样是在2006年,收藏市场上频频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铜佛像以1.166亿港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为内地拍卖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币创造了中国清代瓷器的拍卖纪录,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奴隶与狮》以5388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连环画拍卖纪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底,中国在世名家的作品一平尺的平均价在5000~6000元人民币,到2006年5月上涨至12000元,此后不到一个月,这价格就跳到了15000元。“过去是好几年才涨一次,后来变成几个月涨一次,如今却是一个月涨一次。”
古玩商 摊位转手挣百万 在北京古玩城的一个展厅,一位老板正在打电话:“你要的那块石头,44万元,带款来吧。”如今,在古玩城逛的人多了,舍得花钱的主儿更多了。一位经营者透露,这里的摊位转让费已经达到了100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捡漏儿”的人群也日益庞大。有人调侃,今天的北京城有两个地方最热闹,一个是天安门广场,人们都在扬头看升国旗;另一个就是潘家园旧货市场,人们都在低头寻国宝。在这里,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皮影脸谱、佛堂五供、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等应有尽有。在回忆录《亲历历史》中,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还曾提到当年随丈夫克林顿访华时,点名要逛潘家园的往事。 收藏投资缘何高烧不退 “金融证券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5%,房地产业是21%,而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却在30%以上。”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荆治中一语道破天机,高回报率让艺术品收藏成为最赚钱的行当,这也成为全民收藏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这几年,股票的风险出来了,房地产受调控影响,大家意识到在古玩这个行业,只要东西是真的,品相还好,再具备一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仅能保值,增值的空间也很大。”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长雷从云说。据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分析,好的藏品基本上是一年升值30%至50%,这刺激了手中有闲钱的人们把眼光投向这个领域。 2004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明末清初画家陈老莲的一件《花鸟册页》让众买家争夺的热情高涨。《花鸟册页》以500万元起拍,经过51轮激烈较量,最终以2860万元成交。而在5年前,这件拍品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仅为209万元。更早一些的1996年,浙江小小集团在翰海拍卖会上以94万元购入明代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3年之后,小小集团又在翰海以338万元抛出。 “修订后的《文物法》规定,凡是通过祖传、朋友赠送、商店购买、拍卖会拍得四种途径取得的文物均可自由买卖,这也是文物市场空前兴旺的原因之一。”荆治中说。 除了回报率高、增值空间大以外,推动收藏市场火爆的原因还有一些投机分子故意炒作,先大量收购某个时期的古玩,使其价格一路飙升,然后再慢慢“放水”。此外,一些企业也在借收藏途径避税。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公司老板以企业名义买下艺术品,将所有开销都摊入企业经营成本,这样一来,企业就不需要缴税。而这些艺术品作为经营设施,年年折旧,最终合法转归个人。
艺术品市场的虚火 随着鉴宝类节目的热播,“收藏热”在神州大地的温度越升越高。但伴随其中的也有很多陷阱,例如充斥市场的赝品、拍卖台后的黑幕以及人为的炒作等。其实自古以来,收藏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可以说,现在的收藏业呈现出的是一派虚火景象,虽然有些收藏品的市场价格还没有达到其真实价值,但也有很多被名不副实地标上了天价,其价格远远超出了真实价值。 鉴宝类节目扰乱市场 一向有着“专家依赖症”的人们最近有些发懵,因为他们发现,权威媒体上出现的专家也可能有“伪”。国内鉴宝类节目红红火火,但不久前,张蔚星等文物专家却忍不住出来“放炮”:当前有所谓的“评委”在一些节目中以假为真,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 在专家们看来,鉴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将赝品当作真迹估价上百万元。张蔚星表示,在鉴宝类节目中,这类情况非常普遍。以某电视台的节目为例,在2006年的一期节目中,评委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事实上,这套通景屏是赝品,其笔法、款识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在书画行内,达到七成像的仿品被称为高仿,在市场上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而电视中出现的这套通景屏只有四成像,却被当做真迹公布出来。除了鉴定“失误”外,节目评委还会借助媒体对私人藏品进行大肆吹捧。 按照张蔚星的说法,这些评委是“伪专家”。在这一事实没有被揭发之前,这些评委频频在权威媒体中出现,穿着得体、言语自信,戴眼镜后按估价键的神态也甚是庄严。 不能否认,赝品和“伪专家”的粉墨登场使得鉴宝类节目异化为娱乐节目。收藏的学问很深,要了解的事情也实在太多,此时,专家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到底谁是专家?老百姓不清楚,他们只能相信媒体的说法——媒体说某人是专家,那么,在老百姓的眼中,这个人说出的话就具有权威性。 只是,频繁出现的鉴定“失误”与“伪专家”却让许多人上当受骗、吃尽苦头,而相关媒体也是颜面扫地、公信渐失。 艺术品拍卖的黑幕 火爆的收藏市场带动了艺术品拍卖,只是很少有人能了解到拍卖市场背后的暗箱操作。据资深拍卖师李先生介绍,拍卖中最常见的莫过于作价。这里的作价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为藏品定价,使其能在市场正常地流通,而是有着另外一层含义和作用。“作价”者要做的是找到一件卖相好、能担得起高价的藏品,然后将其买进或定下,在与拍卖公司协商佣金和操作方案之后,再到拍场上将这件藏品的价格炒高,最后将其抵押给银行。 “为达成交易,有些拍卖公司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首先,三方(委托方、买受方、拍卖公司)约定好‘真实’的成交价和佣金,然后进入表演阶段。如果标的不是买下来,而仅仅是用定金定下的藏品,则无须支付全部货款,说得通俗些,这就等于是在空手套白狼。所谓的拍卖价钱都是演给别人看的,大家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李先生说。 对于现在很多拍卖市场价格虚高的现象,李先生也进行了解释:“这有可能是拍卖公司为创纪录而做的戏。拍卖是一个黑洞行业,谁的最终成交价高,好东西和大买家就会向谁集中。有了好东西和大买家,自然又可以拍出更高的价钱,继续吸引更多、更好的东西和更多、更大的买家,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也有卖家等钱用,为了能确保成交,不得不接受买家或拍卖公司的要求,做出‘表演价’。还有一种情况,卖家为了不使自身形象受损,或者为了获取其他利益(比如配合股市的坐庄动作等),要求买家或拍卖公司配合炒高最终成交价。”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看到一些并不出色的藏品会被热炒到非正常高度的原因所在。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某些天价拍卖的内幕,一旦贸然介入其中,有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上一篇文章:西方投资者看好中国画坛 市场潜力无限
·下一篇文章:川内秋拍盘点名家精品走牛 假拍炒作添乱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10694592EF5EC22KB6E04F274J4.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张东华 | |
鲲鹏 | |
佚名 | |
马健 | |
佚名 | |
钱雪儿 | |
侯江 | |
徐翌晟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