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文章作者:佚名
水彩这一古老又年轻的画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美术课中很多人都有画水彩画的经历。但切莫因此就轻视了它的价值,水彩画作为绘画领域最重要媒介之一,兼具很强的国际性和历史性,是当代美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类种。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水彩画的价值也逐渐被市场发现和接受。 水彩画简单地说就是以水调和颜料在纸上作画,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颜料的可溶性和水与纸的渗融效果,运用干、湿、粗、细等不同笔法,产生湿润、轻快、高雅、富于透明感的艺术效果。 水彩画渐受市场关注 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崇源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推出了“中国名家水彩画”专场,收集了60位国内著名水彩画家的80件水彩画拍品(含组画)。推出了诸如吴作人、李咏森、谢之光、陶冷月、李剑晨等老一辈优秀水彩画家作品,还包括吴冠中、杭时鸣、徐芒耀、杜咏樵、陈培荣等名家精品作品,吸引了不少买家关注的目光。最终取得了148万余元的成交额和65%的成交率,全场最高价桂冠被陶冷月创作于1931年的《风景》以17.6万元摘得,另外王师子早年创作的描绘江浙水乡风光的《水彩组画》也拍得10.4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虽然百余万的总成交额可能不如单件高端油画或者国画高,但这一并不足以震撼人心的拍卖结果,默默地暗示着国内水彩画拍卖跨上了新台阶。 水彩画在中国历经风雨近百年,从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图画院走到现在,艺术地位不断提高,从一个点缀性的小画种变成了堪与油画、国画并驾齐驱的大类,尤其是1984年全国美展单设水彩展区后的几年间,水彩画创作在题材、形式、手法、风格等方面皆有跨越式进步,到第九届全国美展时共展出水彩画501幅之多,与中国画、油画数量相当,被评为金奖、银奖、 铜奖和优秀奖作品57幅之多,总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对于曾久为“丑小鸭”的水彩画来说,变化无疑是翻天覆地的。 即使这样,水彩画仍不能与国画、油画平等分享当前分外火爆的艺术市场蛋糕,仍被冷漠地遗落在收藏拍卖界的阴暗角落里,直到2006年春拍开始才渐受关注。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和大陆的瀚海、诚轩、嘉泰、西泠等10家拍卖公司共上拍水彩作品56件,其中成交45件,成交率为80%,算是2003年国内艺术市场活跃以来水彩作品拍卖的大成果。 与近年开始持续疲软的国画市场有着鲜明对比的是,油画尤其是当代油画市场的火爆。随着中国油画(或称“华人西画”)在艺术品拍卖中的分量逐渐加重,不少拍卖行开始关注相关画种的开发,其中水彩即是不容忽视的一类。
老一辈名家仍是焦点 从拍品结构和成交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下水彩画拍卖、投资焦点仍在老一辈名家身上,他们的代表性精品更是抢手。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倡导下,新型高等美术学校相继成立,并吸取留外回国的年轻艺术家执教,为水彩艺术在中国的扩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有名的美术学校皆培育出了优秀的水彩艺术家,如上海美专培养出的陈秋草、潘思同;国立北平艺术美专(现中央美术学院)培养出的后留学英国专攻水彩画的李剑晨;苏州美专培养出的李泳森、钱延康;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培养出的萧淑芳、戴泽;国立杭州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培养出的吴冠中、杨云龙等,都是中国现当代水彩艺术的中坚力量。 这些老一辈水彩艺术家大多接受过严格的创作训练,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思维,在技法、境界等方面都孜孜以求,造诣颇深。他们的水彩作品不仅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往往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再加之一些老艺术家已离世,其不可再生的艺术珍品价值必将进一步凸显,相比国画、油画作品的昂贵身价,定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吴冠中 拉萨菜市 1960 24x26cm
林风眠 静物·瓶花 1961 68x66cm
林风眠 油灯花果 1960 68x67cm
·上一篇文章:破解拍卖市场的黑庄之谜
·下一篇文章:川内秋拍盘点名家精品走牛 假拍炒作添乱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106921123EJGGCKF87CGE2AEAA6B.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王大玮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李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