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午报 文章作者:佚名
选择上海的理由
LorenzoRudolf和PierreHu-ber曾共同成功创办了巴塞尔艺术展,该展览的门槛之高,令世界众多画廊望而却步。此次,他们将举办展览的成功经验带到了中国,但是他们表示,“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并不是又一个巴塞尔艺术展,这完全是两个概念。通过这个展览,你会知道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走向。”
LorenzoRudolf透露,将如此规模、规格的展览落地中国,北京、上海和香港都是他们的考虑范畴,“但是,我们最终选择了上海。因为,举办一个艺术展览,不仅仅要看其艺术氛围,这座城市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它将吸引藏家前来”。
此次展览的“杰出艺术家”项目中,将推出那些起到重大历史作用的亚洲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大家熟悉的艺术家艾未未、方力均等,这些作品将成为市场中的最畅销“商品”。而在参展画廊方面,除了上海的香格纳画廊、北京的常青画廊,还有众多来自海外的画廊,如代理陈逸飞作品的世界顶级画廊MarlboroughGallery。
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毋庸置疑,然而对于国内众多行家看来,它只是刚刚开始,还需冷眼旁观时日。老外行家对此也持一样的看法。PierreHuber介绍,意大利只是在5年才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欧美最早开始收藏也只不过15年历史,“中国更多的不是藏家,而是投机者”。
面对国内许多人炮轰艺术市场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质疑中国当代艺术家成名多半仰仗于拍卖场上的成绩,PierreHuber直言:“其实,从拍卖场上走红的艺术家,往往大起大落,并不靠谱,因为决定他们的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展会上的艺术品价格更接近真实,许多世界上有名的艺术家都是从展会、画廊展出和博物馆中走出来的。”“拍卖行应该说是侵略性的,”PierreHuber说,“其实真正受价格影响的是画家本身,他们往往根据拍场上的成交价把自己作品的价格一再往上提高,这样做其实对自己的创作发展非常不利,他们可能会因此重复自己的风格,以求高价,丧失创作灵感。”
看作品不是看画家名字
作为瑞典资深的收藏家,PierreHuber颇为得意地说,“人们总是问我收藏有何经验,其实我就一条,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脑子想,永远在它热起来之前买进。收藏,不能看艺术家的名字,而应该选择作品本身。在当代艺术中,中年艺术家是藏家的瞄准对象,他们的作品不一定最时尚,但能够沉淀下来,经得起时间考验。”
随着民生银行推出国内首只艺术品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国内“艺术银行”也是蠢蠢欲动、低调扩张。对此,PierreHuber严肃地说:“这类艺术投资其实风险很大,因为投资者必须相信顾问的能力和品位,却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最艺术的选择,而且这类投资往往让你在收藏经历方面差了很多,无法积累经验,让自己在以后的收藏中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上一篇文章:沾水可鉴扇面好坏 扇面收藏越来越关注细节
·下一篇文章:专家提点 :艺术品收藏投资初入行者3部曲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sc/07919720GGI4EKIJ5903G7794C5H.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郝群英 | |
佚名 | |
佚名 | |
周润健 | |
钱雪儿 | |
钱雪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