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理财周报 文章作者:李冬莉
三槐堂堂主人极潇洒,70岁的人,喜好交际,尤其对于文艺,无论是中、老、青年,凡是能在文化艺术上可资对话的,皆是良友。加之性格爽朗,一场际会,谈兴不止。上世纪50年代中从上海到香港经商,做贸易做得风生水起,又50年过去,如今普通话里仍是吴音,但是他不喜欢上海,从城市性格上,他更喜欢北京,有豪迈之气。这点符合他行事为人的特点,近30年来,作为林风眠收藏量最大的收藏家,数百幅作品眼中来,手中去,藏而不贪,懂得收,也愿意放。他的多幅林风眠收藏曾多次借给博物馆展出,例如1988年台北市立美术馆的"中国──巴黎"联展、1990年代香港艺术中心(香港艺术馆前身)的林风眠特展,1999年上海美术馆"林风眠艺术之路"百岁回顾展等等;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的知名《林风眠全集》上下卷中,有许多作品都曾经是三槐堂堂主的收藏,收藏品味不在话下,也可以称作是林风眠的鉴定行家。
林风眠作品
另一方面,他在趣味和喜好方面又极上海,最喜欢的作家是张爱玲,最珍爱的艺术家,是林风眠和陆俨少,这两位也成了他收藏的两大主题。其次唐云、谢稚柳、程十发、关良等海派艺术家,他都曾有不少他们的收藏。
绝大多数老派藏家的收藏经历,大多遵循这样的轨迹,无意相识,一见钟情,长相守候,一朝得利--是收藏家,同时也是鉴赏家,可独力一家之言。三槐堂也不例外。以他收藏最多,也是最为喜欢的林风眠来讲,林风眠晚年迁居香港,开始时,同样闭户无人识。作品展览于香港中侨贸易公司,因为结识老板的缘故,原本从不喜好中国艺术,只对马蒂斯、毕加索感兴趣的三槐堂主,被邀观看展览,一看钟情,这一下就是近30年过去了。6月3日,台湾罗芙奥的春拍开设了三槐堂藏品专场,9件作品被诸买家一扫而光。当年不足万元的作品,当下最低也已是百万身价。在这些作品中,有些早已是20年藏品。从投资的角度,20年,最低回报率也已高达百倍,这等神话通常都发生在这类无心插柳柳成阴的藏家身上。
他不喜欢当代的作品,天价般的投资,让他开始有"老了老了"的感慨:这些吓人的东西有什么好?
这一声感慨,叹出一个时代的藏家取向:从因为喜欢而收藏到为了投资而购买。也因为此,当代艺术市场会出现十倍回报率的刺激,却没有百倍回应的奇迹。(作者:李冬莉)
·上一篇文章:“拍卖纪录”改变画家排名 金钱将改写美术史
·下一篇文章:市场收藏价值高 军事题材宣传画一花独秀(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sc/0781102226H6CC07DJ24CFJ4C15HA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