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作者:杨自立
1980年到1990年这10年收藏的古字画95%是真迹;1990年到2000年,前5年80%是真迹,后5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迹;2003年真迹的比例也就30%;到了2005年,90%都是假的,全是赝品。 当前书画市场非常混乱,假画假字泛滥,令许多收藏家望而生畏。其实,通过书画市场20年来的行情可以做一些基本判断,减少上当的机会。 1980年至1985年,那时候造假还没出现。许多老画家在此之前(上世纪70年代左右),迫于当时的大环境也不敢画,改革开放后他们才高高兴兴拿着笔写字做画,但主要是自娱。当时大家都忙着搞活经济,登门求画的人很少。那时如果有人请这些画家,他们会非常乐意,不讲条件,也不收费用,只要把他接待好,给点儿纪念品就高兴,然后给你留好多作品。 1985年至1990年,这个时期如果你不花钱,画家一般不给你画,但是价格非常低,三五百块钱。当时我在上海,带一个朋友去求画,很好的画才给了500元,但画家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还送给我一幅。那幅画后来我卖了3万元,朋友那幅画甚至可以卖50万元。 1990年至1995年,书画走向市场了,变成了商品,这时候书画家的作品都在千元之上。画廊卖的字画,老板可以拍胸脯:假一赔十。因为那个时候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真的。 1995年至2000年,这5年市场较为活跃,也是升值最快的5年,几千元的作品短短五年内突然升至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好的市场激发了有远见的投资者,他们收藏古字画,这些人都发财了。2003年我到新加坡办展览时,跟一个画廊的老板聊天,他说你们中国人怎么啦,这么多人到我们这里收购古字画,而且很少还价,出手大方。那三年,这些人把他们那儿的画全拿回来了。 但是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03年前后,全国各界的画廊拍卖行如春笋般起来了,成了国内最牛的行业。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允许成立的拍卖公司有150多家,但到了2005年、2006年仅北京市就有200多家。如果每个公司都举行春秋两季拍卖的话,仅北京市一年就有四百场,你说哪有这么多真的古字画。 古书画越拍越多,其实哪有这么多的好古字画,除非明清那些大画家一看环境这么好,就都一夜间活过来了,而且还得拼命画拼命卖。因此,那时出现了大量的假品、赝品,有些预展我看了,水平不堪入目,学了三年字就敢落款王羲之、王铎,谁的名头大就落谁的,价格一开就是多少万元。我经常去潘家园,发现里面真的古字画越来越少,几乎看不到,也有真的,但比例很少,大概5%到10%。 去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一位资深收藏家在会上对现在的现象说了肺腑之言,他说我坦诚告诉大家,我收藏的古字画已经延伸到建国初期了,按道理说古字画是从1840年开始,现在我把现代书画已经纳进去了。我就是想告诉大家,现在打算收藏古字画的收藏家一定要明白,1980年到1990年这十年收藏的古字画95%是真迹;1990年到2000年,前5年80%是真迹,后5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迹;2003年真迹的比例也就是30%;到了2005年,90%都是假的,全是赝品。皇宫里面就那么几件,其他稍次一点的当初在江西景德镇就打烂埋掉了,如果你能买到成化窑出来的次品瓦片都值钱,但却没有。 收藏不能抱着“捡漏”在心态去,要多看少买。我真诚奉劝大家两句:书画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不要上当。 (作者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书画鉴赏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十六次,受到启功、董寿平、周而复先
·上一篇文章:著录书籍投资不妨系列化 引投资者浓厚兴趣
·下一篇文章:与其虚炒不如真藏 质疑收藏市场三大怪象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sc/076279120FHJ788DC2HICA3G159G3.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袁思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