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碑帖收藏家的收藏印记 碑帖原拓本历经沧桑所存无几,现存各名碑名帖全由历朝收藏家和朝廷内府以脏乱地方官以收藏精心爱护,才传至今日。因此鉴赏原拓本也就会涉及各朝代藏本转辗流传情况的析,也是鉴赏中的辅助依据。 一 收藏家的鉴赏能力 碑帖收藏是古玩收藏的一部分。由于碑帖的艺术性和学术性很强,历史上的收藏者中有许多知名人士,他们具有很强鉴赏能力,大都是历史上有名的鉴赏家。例台我国著名鉴赏家罗振玉,年轻时就喜爱收藏,在他江西当私塾教师时,宁可不取年薪而取字画代薪水,以后他就更注重收集字画,把刻书铺改成了书画铺,清王朝崩毁前后他到上海北就职,不断收藏 古玩字画,而且还经营这方面生意。就在1899年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时,他同黄伯川共同研究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在辛亥革命时他逃亡日本,在日本继续收集铜器、竹木简帮甲骨文等,这样他整理出版了《殷墟书契》,这使他名声大振,使自己从一个收藏 者转变成鉴赏家。1913年后他成了我国鉴赏的权威,1924年溥仪如他入直南书房,成为“清室善后委员会”中国家级的鉴赏专家。与他同时代前后不少人都是从收藏的知识积累中成为鉴赏家,如王国维等。这也说明鉴赏学科是从收藏 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二 收藏印记的鉴赏作用 在碑帖收藏中具体有利于考证的主要是收藏家的题记款式和收藏印章,以及重新装裱与整理的痕迹。题记款式前一章节已论述,这里主要介绍收藏章在鉴赏中的作用。 1、帝王收藏印 我国碑帖收藏用印现保存帝王印的有唐“贞观”印,然而“贞观”印只见于拓本;还有“神龙”半印,这是唐中宗李显的年号印,现存于《冯承素摹兰亭序》本,说明唐初已将印鉴钤于珍本以示重视。五代南唐后主李煜酷爱书画收藏,并刻有“集贤院御书印”和“集贤院御画印”,它分别对宫内收藏书、画作不同印记。现存孙过庭《书谱》、唐摹王羲之《上虞帖》等到盖有此印,同时还“内合同”印,谢稚柳先生在鉴定时就此断定为唐摹的帖本。帝王收藏印章以宋赵舍印鉴最多,台“御书”、“双龙方印”、“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也用“重和”、“大观”及“宣和中秘”等,凡经过他亲览的收藏品都盖有此等印鉴。以后宋高宗也是酷爱收藏,制有多方印章,这样不少帝王在内府收藏中,都有“藏赏”、“珍玩”、“御览”等到印鉴。这就给我们在学习鉴赏时,除文献作核对辅助依据外,还可在碑帖和墨迹上找到当时内府收藏印作辅助依据。 2、个人收藏印 为帝王做鉴定的达官显人,同时还是收藏家。唐以后碑帖原拓收藏都是豪富或地位显赫者,主要因赏玩原拓碑帖,除了经济实力外,还需要高的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他们也仿效帝王刻有私人收藏印章。如唐虞世南、褚逐良就有“世南”、“褚氏”印鉴存于摹刻拓本上。北宋有苏耆、苏舜钦的“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等,南宋贾似道有“魏国公”、“悦生”、“秋睿”等,这样大批文人收藏家印鉴,使没有进入内府流传于民间的碑帖拓本,也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为唐以后一千多年中文物转辗情况得到佐证。其中有一部分收藏家都将当时有争议情况著录说明,并都盖上收藏印信,如元代郭天锡、赵孟兆、鲜于枢、柯九思等均富有收藏,而且经他们校勘后的碑帖较精,并盖有印记。到明清时更有大批文人收藏家,特别是朱枫、文徵明.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sc/073191451151F9489EH9J635BI4IEE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