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章作者:张艳丽


■漫画/沙勇

  在瓷器、字画、古家具热之后,古书收藏热正在逐步到来,而点石成金关键看功底———

    一年多来的大牛市赚钱效应不断扩散,银行的储蓄存款也不停地往外“搬家”,买基金、炒股票、做黄金、炒房子……人们投资理财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多数老百姓而言,要想在这些投资市场赚到钱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我们特地找来了一些投资于各个领域的“民间高手”,这里面既有千万身家失而复得的农民股王,也有抽身股市投奔金市的浙江商人,让他们给您讲讲自己的投资故事,谈谈多年来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并附上专家的点评,希望对您的投资有所帮助。

    投资故事

    一套1300元买来的明版清印《唐诗类苑》残本,经过修整后,保守估价3万元,升值超过2000%。这是收藏家李洪啸最近玩古书的一次得意之作。

    走进李洪啸位于金宝街的家,迎面的玄关摆着一座近一人高的乌木雕。客厅横横竖竖挂满了书法碑拓。占了一面墙的巨大书柜里,还有他多年来收集的部分藏品———唐代青铜女子足球像、宋代高尔夫瓷球、甲骨文、泡在酒里保存的汉代简牍、不同年代版本的古书……

    对于铜、玉、瓷、字画、杂器无所不藏,自小研习元曲、当过官员、开过古玩店、在收藏界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李洪啸来说,买来古书修整后再卖出,虽是偶一为之,却有着“漫长的历史”:16岁时,还在读初中的李洪啸就从灯市口中国书店花5元钱买了清康熙原版原印的李渔《笠翁十种曲》残本9册,修整后以40元的价格将其中8册卖回中国书店,随后这些书被北大分校图书馆以200元买走,他说“那就是讲究个版本。”

    说起最近这次“倒书”的成功经验,李洪啸总结说关键是靠眼力。一个月前,主持着天涯和千龙网两个收藏论坛的李洪啸发现,网上有个人开价万元叫卖一套《唐诗类苑》残书。这是明朝三部唐诗总集之一,全书共200卷。被叫卖的这些书部分有烧痕,且只存91卷,断线破皮,残破不堪,不可翻阅。在接洽两周后,他以1300元买下此书。之所以能够低价成交,这些书与原版原印最显著的不同,是卷首的人名里的“玄”字缺了最后一点。卖主曾到国家图书馆及中国书店等多家古书收购处求售这些书,各家都以玄字少一点,被认为是避康熙名字中的“玄”字讳而定为清版,又残破不全,收购意愿不强,给的价都很低。李洪啸说,最初他也以为此书是清版,但有明显的明版风格,纸张感觉是清早期的。清康熙年间编印《全唐诗》,没必要对数万张版这么大部头的书重刻,翻刻的可能性也很小。进而查阅有关的文献,从字体、版框、行字等记载比较,断此书即为明代的原版,是康熙年间修过版的后印本———除了卷首的“玄”字一点修掉外,其他都与明代原印本一致。后又查到,该书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著录的明版《唐诗类苑》的清修本。

    经一周的修整,这套原本伤痕累累、残破不堪的古书获得了新生,已送某大拍卖公司准备拍卖。现在拍卖市场上的行情,一般善本明版书每本不低于五百元,未列入善本目录的起拍价100元一本,保守估计此书每本价格应在300元以上,那么91卷的总价应近3万元,按1300元收购价格说翻了不止20倍。

    古书由于易毁难存,资源不可再生,存量越来越少。李洪啸认为在瓷器、字画、古家具热之后,随着收藏者品位的提高,古书收藏热正在逐步到来。他说,文人玩古玩到最高级,必然是玩文字(即各种文字载体)。

    收藏心得

    古书淘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民间资金大手笔介入市场 版画收藏渐成新宠
·下一篇文章:收藏市场急剧升温历代帝王书画行情一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sc/07109827436G90EA6EE1CKC5CIB88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