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文章作者:齐鹏
新华网北京5月2日专电题:(新华社记者齐鹏)老舍先生子女舒乙、舒济、舒雨、舒立,近日将老舍、胡絜青夫妇生前珍藏的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桐荫图》、林风眠的《川江图》等20幅字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一消息在画界、收藏界引起巨大的轰动。为什么捐赠?这几十年怎么保存下来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教育子女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前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先生之子舒乙。 为何此时决定捐献? 记者:众所周知,这批作品价值连城,你们的家人同意、理解吗? 舒乙:每一件作品的价值都超过中国现代文学艺术馆的硬件价值。我们在广播中、电视里常听到看到很多家庭因财产分配问题打官司的。今年,舒济80岁,我本人舒乙78岁,舒雨76岁,舒立68岁,当我们老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批画的归属问题了。今年经过四位子女的一致同意,决定拿出来献给国家,让它成为公众的财产,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儿孙们知道我们的决定后都没有一句怨言,听从长辈们的安排。 记者:妇孺皆知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最重的作品之一,上了小学教科书,出版了国家邮票,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为什么捐献? 舒乙:《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位文学大师出题、构思,艺术大师齐白石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中国画意境,稀世罕见。这更证明了我们捐赠的价值。我们捐献的目的是为了使这批包括齐白石和傅抱石最好作品在内的国宝能够回归社会,能够为广大观众所直接欣赏。 为何捐到中国现代文学馆? 记者:为什么捐到中国现代文学馆,而不是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那里的条件具备珍藏书画吗?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硬件条件够,有保湿、恒温的展厅,有安全的馆藏室。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批作品是文学家收藏的,求画人是老舍先生;二是这些作品是命题画,产生的主体是文学家与美术家,画是文学和美术的共同产儿。 捐赠是否与老舍夫妇遗愿有关? 记者:老舍是著名的作家,胡絜清是画家,捐画是不是与你们的父母有关?什么是捐画背后的真正动因? 舒乙:老舍、胡絜清二老认为“人格高于一切”。他们一子三女,四个子女身上都流着他们的血,遗传着他们的“精神基因”。老舍先生一直认为骨气最重要,甚至大于生命。他常常和我们四个儿女说:“我的名字叫‘舍予’,那是‘无我’‘忘我’‘舍掉自己’‘全为他人’的意思”。我父亲在北京市文联工作时,曾把秘书葛翠琳找来口述了这份备忘录,放入个人档案中。 记者:1942年,老舍发起设立“诗人节”,并在散文《诗人》中纪念著名诗人屈原。他说:“他被称为狂士、为疯子……人家笑得正欢,他会痛哭流涕。及至社会上真有了祸患,他会以身谏,他投水,他殉难!” 这也是老舍先生的人生观、生死观? 舒乙:是的。我父亲25年前说的“身谏、投水、殉难”,都在他本人身上真的发生了,这就是命运!他曾强调:“及至社会上真有了祸患”,他“身谏、投水、殉难”,他把画留下了,人却走了。 记者:胡絜青先生前曾选了12张美术杰作暂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库房中,意味着有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画的意愿? 舒乙: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老舍是一个永远和别人分享的人”。在“文革”中,我家无数次地被抄家,仅剩下一批字画,为了安全起见,胡絜青先生在世时曾选了12张顶级美术杰作藏品暂存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库房中。现在,我们将这批国宝捐献出来,让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大师们的真迹变成公有,让公众欣赏、学习、研究、传承。艺术家属于人民,艺术作品应归属人民。
·上一篇文章:中国艺术投资网(goart100.com)一个四流伪站的雷人故事
·下一篇文章:碎蛋壳拼出艺术之美 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quwen/135582028CF4HGFHD45EE75E0B4D5.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施雨岑 | |
佚名 | |
尚栩 | |
贾思玉 | |
邓琼等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