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就要来临,第13届北京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脚步也在向我们走近。

    与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各类形象设计相似,北京残奥会也有着同样精彩的会徽、“金镶玉”奖牌、体育图标、官方海报……这些出色的设计出自中央美术学院,感动并昭示着全世界人民: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从2004年年初中央美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成立的那一刻起,这支由中央美院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等组成的优秀团队,为奥运会造型的同时,还承担了残奥会各项景观项目的设计。

    在这些赏心悦目的残奥会设计作品中,富于东方韵味又令人刮目相看的设计,无疑要数残奥会会徽和奖牌设计了。

    2004年7月13日,随着象征和平与爱的黄丝带、覆盖会徽图案的红色绸缎飘然飞落,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跃动、有力的姿态第一次正式向世界亮相。

    “天地人”,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图形部分、“Beijing2008ParalympicGames”字样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组成。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会徽还以色彩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创作这件“叫好又叫座”作品的正是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第八工作室导师刘波。自2004年3月北京奥组委向包括中央美院在内的6家设计单位发出定向征集邀请后,设计学院的部分学生和4位教师在刘波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参与残奥会会徽的设计,共创作出了60件作品,经学院内部评审,最终向北京奥组委提交了5件。

    刘波从小学习书法,有较好的功底。他敏锐地觉察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鲜明代表,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源于汉字,他决定从汉字、书法入手。在反复考虑了字形与颜色的可塑性等问题后,他从数以万计的汉字中,选取了笔画简单而表现力极强的“之”字作为创作母本。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刘波几乎翻遍了中国历史上500多种不同字形的“之”字。从《兰亭序》的草书“之”到颜真卿的楷书“之”,再到先秦的篆书 “之” ,刘波辗转于书法与造型、运动与艺术的思考尝试中,最终选择了圆润又厚重的行书字体。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比较和试验后,最初作品“极”终于从几千个“之”字中诞生了。

    在2004年5月举行的残奥会会徽评议会议上,北京残奥会会徽评选委员会、北京奥组委、中国残联等各界权威组成的专家组,对提交的81件有效设计作品(其中包括13件残疾设计师的作品)进行了遴选评定,最终决定对11件复评作品中的5件进行修改,其中就有刘波的作品“极”。在2004年6月4日举行的残奥会会徽评议会上,来自文艺界、体育界及其他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19人代表对11件复评作品进行了评议。经过反复修改的048号作品“极”,得到了12位评议委员的认可和赞赏。

    此后,刘波在专家们的帮助下,一共做了6次大的修改。变化比较大的是颜色,从最开始的中国红,最后确定为红、蓝、绿三色;为了与北京奥运会会徽一致,原作中印刷体的“Beijing2008”字样改为汉简体;为了增加书法品位,在字形、笔画效果、组合上又做了诸多细节处理;最后,出于公众易于理解的目的,将作品名称“极” 改为“天地人”。包括细节的修改和调整,刘波前后对作品共做了6次大的修改,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写下了数千个各种各样的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最新研究表明达芬奇母亲是女奴
·下一篇文章:梵高1887年的画作“一块绿草地”画中藏农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quwen/0882152427GKDJC428I3537CA6FCG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