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唐伯虎《品茶图》局部 
唐伯虎《品茶图》局部

  唐伯虎的故事

  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蜗牛,可以把它的“不动产”它的那套房子天天都随身带着。更关键的是,几乎每一只蜗牛都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所以蜗牛王国的公民,大概从来都不会像杜甫那样,会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叹!

  买套房子太不容易了!

  中国人以前节约惯了,有个十块钱才舍得花一块,所以当房子值十块的时候,我们不敢倾其所有,赌它一把。总想着等有了二十块再买,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胆的计划了。可等到有了二十块的时候,房价早已经两百块了。好不容易我们拧过那根过穷日子的筋来,接受了西方人花将来的钱的概念,可再看看房价,早已经“轻舟过了万重山”,连下辈子的钱恐怕都得先花上了!

  但怎么办呢?再贵也得买啊!赵丹不是在《十字街头》里唱过嘛“没有钱,也得吃碗饭,也得住间房!”为了这个理想,卖身为奴也值得。

  于是,就有了“房奴”!

  房奴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贷款买房,或者说白了就是借钱买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其实也有房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房奴”,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江南第一才子”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当年在苏州买房时,我估计当时“商品房”的价格也已经非常不低了。而唐伯虎偏偏看上的又是一处“别墅”级的大宅院儿。有人会说,再大的宅院人家唐伯虎也买得起啊!那唐寅什么人啊,唐解元,又是艺术家!而且是大艺术家,诗、书、画号称“三绝”,就算是现在有点名的书法家写个条幅什么的也得万把块钱,那唐伯虎写他十几幅字这购房款不就齐了?老百姓买不起房那是正常的,哪有有钱人也买不起房的?

  按道理这话也说得没错,但据唐伯虎自己的记载,真实的情况却是他看上了这处房子,但凑不齐购房款。

  是不是这“别墅”级的房子太豪华了呢?弄不好像“汤臣没品”之类的整个十几万一平米,唐伯虎毕竟只是艺术家,又不是山西煤老板,估计底气还是不如暴发户们来的足!但据文献交代,唐伯虎看上的这处房子不过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居住,也没人问津,几乎就是一块“死楼盘”,按道理应该不要多少钱。

  那是不是唐伯虎此前做了什么投资,像股票被套、房地产投资失策什么的,以至于现金流匮乏,不得已向某些钱庄或者银行贷点周转金呢?

  我们从会计的角度看了一下唐家的进出帐记录,唐伯虎这次购房之前只有卖字画的创收记录,并无大额的出帐记录,从财物部门的角度来审计一下看,也不像是临时的资金困难。

  那么这样的话,唐伯虎这位有了八个老婆还娶了华府秋香的“江南第一才子”为了购房款而发愁,就像是一件难以说得通的斯芬克斯之谜了。

  是不是历史记载有讹误呢?

  通过一些野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唐伯虎当时买下来的这处房产,他给它起名叫“桃花别业”,后来还花费了大量的装修款,据说内部装修唐伯虎更是亲力亲为,把这处宅子建成了苏州城有名的私家园林。以至于现在苏州还有个地名,就叫桃花坞;有两条街道,名字就叫桃花坞大街、桃花坞桥弄。这说明唐伯虎曾在此地购房一事并非讹传。而且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购买这处房产的时候,首先是向北京一位当官的朋友借了一大笔钱,而这笔钱是用自己的一部分藏书来作“抵押贷款”的,后来,他更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作画、卖画,才筹足了购房款,看来他这种行为也属于“按揭”,可算是典型的房奴表现了。

  那么那个历史上有名的孤傲才子唐伯虎为什么要“贷款”买房,肯做一个“房奴”呢?

  一个原因是他太喜欢那处宅院了。虽然当时没有房地产行业,也没有热炒房地产的社会环境,但唐伯虎这位艺术家还是看上了这个废弃的宅院。他把这处房产买下来之后,精心修饰,而且是亲自构思,亲自布局,尤其是大力拓展绿化面积,种了相当多的树。他自己曾经夸张地说,春天到来的时候,园子里是“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艳双舞”,可见其绿化的规模。当秋天来临的时候,唐伯虎更是在这处桃花别业里实践着自己独到的行为艺术。他把满地落红一一拾起,都放入锦囊之中,然后葬在园子里,还为此作有很多的“落花诗”。

  有人听了会觉得耳熟,这怎么这么像黛玉葬花啊?

  事实上,林黛玉不过是唐伯虎的追星族而已,这葬花的“行为艺术”,她根本就是从唐伯虎这儿学来的。

  有人又会问了,黛玉一个寄人篱下的弱女子含泪葬花那是可以让人理解的,唐伯虎这么一个风流潇洒的大才子、大男人也来葬花,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其实倒没什么“那个”的。黛玉葬花是因为感怀身世,心情悲苦,就这点而言,没必要一定要分男女啊。而唐伯虎葬花也正是因为“感怀身世,心情悲苦”这八个字!

  其实唐伯虎并不像历史传说中那么春风得意,更不像周星驰演的那样无厘头搞笑,至少在买桃花别业的这段时期正是他人生的底点。这时候的唐伯虎已经三十多岁了。这时候大家还都叫他“唐解元”。这就不由得为让人产生了疑问怎么以唐伯虎的才能,这时候还只是个解元呢?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几个层次。最低一级叫乡试,就像是现在的高考,考上的叫举人,这全国第一名被称为解元,所以乡试又被称为解试;第二级叫会试,就像现在考硕士,考上的叫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最高一级是殿试,就是皇上亲自在金銮宝殿上御考,这就像现在的考博士,是古代最高级别的考试,过关的人就叫做进士,而第一名就是状元。那从解元考到会元再考中状元的人,就叫“连中三元”,就是全国最有名的大才子了。当时有机会问鼎这个“最有才的大才子”称号的,民间呼声最高的就是唐伯虎。因为他在江南考秀才,就像现在的中考的时候,就是当时江南第一,后面乡试又考了全国第一,所以才被称为唐解元。眼见着又去参加会试,当时各大媒体猜测,基本上不出意外的话,这唐伯虎还是第一。甚至有独家报道预测,依唐伯虎这支“大牛股”的气势,估计殿试他还是第一,“连中三元”的神话不久就会上演了。

  可分析师的评论总是与股票的走势刚好相反,唐伯虎这只“大牛股”才走到会试阶段,就遭遇了巨大的“债务危机”。

  原因是唐伯虎交友不善。和他同去考试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与唐伯虎结成莫逆之交,他在钱财上对唐伯虎非常豪爽,隐然就成了“唐伯虎”这支牛股的“大股东”。而唐伯虎只不过是一个苏州贫苦小市民家的儿子,自然对这个“大股东”心存了莫大(博客,微博)的感激。

  这个徐经文才很差,于是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几篇文章。唐伯虎以为以文会友,也没有什么,就应邀写了几篇。哪知这个徐经用钱买通主考官,预先买到了当年的考试题目。而唐伯虎帮他写的那几篇文章恰恰就是应题之作。这下案发之后,唐伯虎这支“绩优股”就被徐经这个“大股东”的“财物黑洞”给拖下水了。到最后,唐伯虎甚至锒铛入狱,差点就在人生的股市里被彻底“退市”,至少也是被“ST”了。后来,唐伯虎虽然被释放出狱,但是两个重大的打击已经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个就是他被彻底关在科举考试的大门之外。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科举是士子们进入官场、去实践“达则兼济天下”这一人生目标的唯一的一条渠道,而这个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从此就要告别考场,告别学校,告别他为之奋斗的一切。大门对他关上了,科举仕途已宣告彻底无望。这对于唐伯虎这样的一个封建文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打击比这更大的了。

  另外一个就是他在狱中所受的屈辱。虽然最终出狱了,但唐伯虎在狱中呆了足足有一年多的时光,这期间他吃的苦头让他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他在给他的好朋友文征明的信中说:“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就是说这场牢狱之灾委屈之极不算,在狱中还经常被狱卒打,被狱卒羞辱。作为当时“超级男生”的代表,一代青年才俊,唐伯虎怎么能忍受这种屈辱呢?所以他在后来的人生里表现出狂士的一面来,和他的狱中生活,以及他被科举拒之门外应该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既然仕途这个发展道路被断送了,唐伯虎又回到了苏州,过起了他的文士生活。因为在古代不做官的文人很难在物资生活有巨大的保障,所以虽然唐伯虎一直很有名,他的字画卖的钱也仅能供他糊口之用而已。实际上他一直很穷,而穷,正是他不得已要“贷款”买房、要做“房奴”的另外一个关键的原因。

  既然这么穷,为什么还要买桃花坞的别墅来住呢?

  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秋香”!

  因为唐伯虎贷款买房大概是在他三十七岁的时候,而据记载,他是在三十六岁那年娶了那位对他一笑倾城、三笑倾心的“秋香”姑娘。

  说起来唐伯虎与秋香的婚姻,那似乎不能用一个“娶”字,而应该要用一个“点”字,因为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事实上周星驰主演的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倒还真的没夸大多少。除了武功与“小强”之外,据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来看,这个“点秋香”的历程倒还真跟电影里基本相同。

  说有一天唐伯虎在苏州阊门的河边作画,渐渐地就进入了艺术境界,艺术家一旦进入艺术的境界,往往就目中无人了。据说当时他虽然没有像周星星同学戏弄祝枝山那样脱光了衣服在大宣纸上“墨爬滚打”,但那份艺术气质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观众瞻仰他的份,哪有他来看你的份儿?可偏偏就有一个人,一下子就闯进了唐伯虎的视线里!

  说起来这位叫秋香的姑娘实在太聪明了,她只是站在河中的一条船上从这儿经过,看到岸边作画的唐伯虎的眼光扫过来,她便嫣然一笑。这一笑,明眸善睐,就像是一束穿破乌云的光芒,一下子就把唐伯虎的心从人堆里、从他的艺术痴狂里给拽了出来。这实在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的技巧,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笑容大概就是窗户上的那个把手,你想推窗就得靠它。

  就因为这一笑间的注目,唐伯虎就从他痴狂的艺术境界里掉进了更痴狂的生活境界里。他表现得更着魔了,手里的画笔也扔了,眼睛定定地看着那只载着青衫美人渐渐远去的小船,突然他抛下了一切,跑到河边租了条船追了上去。

  据说,在这段“跟踪追击”的过程中,还有“两笑”:一是船靠岸时,秋香上得岸来,对还在船头的唐伯虎有回眸一笑;唐伯虎追上了岸后,又跟丢了华府的队伍,结果在秋香她们回府之前又偶然碰上,结果两人又有相视一笑。这下子,总共就有“三笑”了。

  但我们不禁有点怀疑,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最早见于明代嘉靖年间嘉兴项元汴所作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后来发展到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再后来还有孟舜卿所写的杂剧《花前一笑》,这些故事里说的可都是“一笑”啊,怎么到后来我们说这个故事时就变成了“三笑”了呢?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我想,大概是后人在演绎这个故事的时候,渐渐地觉得一笑不过瘾,三笑才够劲。你没看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白骨精,甚至喝酒都是三碗不过岗,中国人就好这个三,有个三番四次,就能三两成群,男人们三妻四妾才显得热闹,女人们三心二意才显得真实,连治水英雄大禹都得三过家门而不入才能领个五一劳动奖章,所以秋香姐的“三笑”自然也就比光秃秃的“一笑”来得不孚众望些了。

  当然不管是一笑还是三笑,唐伯虎被那笑勾了魂儿倒才是关键。他不是看不出来那姑娘的打扮只是一个丫环,可唐伯虎就是唐伯虎,他根本就不管你的身份,他真的就是“我选择,我喜欢”!于是他卖身为奴,深入华府,并用他的才学在华府里大展身手,最终做到了华府的总管,在华老爷与华夫人的准许下,他在华家所有的丫环里挑老婆,于是在百花丛中点中了秋香,然后两个人不取华府一分财物,悄悄地离开了。大概是因为家里原来还有八个老婆,现在又来了个秋香,家里地方实在嫌小,所以唐伯虎娶回秋香后又在苏州桃花坞“贷款”买了桃花别业。

  但我不由得想问,唐伯虎真的会去卖身为奴吗?

  他虽然因科考案被科举拒之门外,但他好歹还是个举人,而且是举人中的第一名解元,也是个政府认可的大知识分子;虽然他不领政府津贴,但也是国家一级艺术家啊。这么大一个腕儿,要是看上了秋香,完全可以去向华府求亲啊?怎么着也不会去卖身为奴吧?况且他家里据说已经有八个老婆了,再招个秋香,单从数量上说,他也比那个小流氓韦小宝的七个老婆还多俩,那是不是说他比韦小宝还好色呢?

  首先我们看,历史上有没有人会为一个婢女去卖身为奴的?

  还真有一个!据明代文人笔记《茶余客话》和《耳谈》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有个书生就曾为一个大户人家的丫环而卖身为奴,最后两个人结为了夫妻,但这个人不是唐伯虎,他的名字叫陈立超,看来是后人把这位“超人”做的事儿安在了唐伯虎的头上。

  那华府有没有一个姑娘叫秋香呢?

  也确实有。据史学界的考证,明代成化年间苏州是有个姑娘叫秋香,但她后来到南京做了妓女,算起来就算是她认得唐伯虎,她的年龄也比唐伯虎要大上至少十几岁。我想一位阿姨对唐伯虎嫣然一笑,应该不会让一个男人为之发狂吧!

  那么唐伯虎到底有没有九个老婆呢?

  说起来唐伯虎的婚姻就比传说中惨多了。我们知道他买房都是靠抵押贷款的,哪有钱来娶九房姨太太呢?唐伯虎25岁的时候娶了同乡一位姓徐的女子为妻,两个人本来感情很好,可才过了三年,徐氏就病死了。后来又娶了一个,可因为会试作弊案,等他回到老家,这个老婆早跟着别人跑掉了。唐伯虎曾经为此又气又累,大病一场。后来,也就是在他买桃花别业的前一年,他才又跟他患难中的一位红颜知己沈九娘结了婚。此后,唐伯虎才稍稍算是苦尽甘来,跟这位沈九娘一起搞创作、一起还贷款,虽然到死他们也没富过,但两情相悦,也算是在桃花别业中渡过了动人的一生。大概是因为这个沈九娘的名字叫“九娘”,于是后人就不由得幻想,依唐伯虎的风流潇洒,怎么着前面还得有八个吧,要不然最后这个不会叫“九娘”啊,于是唐伯虎就凭空有了九个老婆。

  这样看来,“点秋香”这事儿纯粹是子虚乌有,但后人为什么会这么起劲儿地宣扬这件事呢?

  我觉得后人对“三笑”这个故事如此津津乐道,一是当然有附会传说的心态,另一个重要的心态则是为唐伯虎鸣不平。

  唐伯虎作为江南第一才子,虽然据史学家考证,他那方“江南第一才子”的印并不是他自己亲自刻的,但他作为江南知识分子的象征经受了莫名其妙的科考弊案并因此终身落难,这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儿。这不只是天妒英才的问题,还有着社会环境的不公,这使得唐伯虎自己也对科举考试自此以后深恶痛绝,并由此激发出对冷酷现实的批判精神。他说“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话里全是愤世的情绪。所以他后来才半生轻狂,甚至跟祝枝山等人扮成乞丐,在街上唱着“莲花落”要钱,然后用讨来的钱去喝酒。这固然开了“作家上街乞讨”的先河,但他真正的意图却是要用这种行为来反讽社会。

  我们知道唐伯虎确实是在贫困之中贷款买了桃花坞的房子,这更可以看出他的性情来。就是因为这是一处废弃的荒园,又地处当时苏州城的偏僻之地,他才觉得这合乎他的性情。在抵押了全部家当买下来之后,他才会对这处宅院如此投入。

  如果纯粹是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来看,唐伯虎的这次购房无疑是很不理智的。事实上也是很失败的,他不仅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后来他的房子也没能再卖出去。但他还是要这样做,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喜欢,所以他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准的房奴,所他会以一个大男人的身份在桃花坞中来一场黛玉式的葬花。这就叫惊世骇俗,这就叫特立独行,所以后人觉得他身上的这种气质就是去做卖身为奴的事儿也不为过,于是围绕着他的性格与气质,人们才创作出了这场“人间三笑点秋香”的美丽故事。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在故事里缅怀这个本应风华绝代的才子,也可以让我们在故事里去丰富他那段让人扼腕叹息的不幸人生!

  公元1523年,五十三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死的时候,他除了这处偏僻的桃花别业外就一无所有了。因为无力安葬,所以只能葬在桃花坞边,所以现在苏州城靠近桃花坞的地方还有条路叫“唐寅坟巷”。

  一代才子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

  而他那套甘心做房奴换来的房子,大概就是他心底的那份“狷狂”立在人世的象征!

  说到因秋香的一笑而引发了唐伯虎的痴狂,比这更过分的则要属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了。通过唐伯虎与吴三桂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女人,男人什么事儿都愿意干!不过,这到底好不好呢?


·上一篇文章:秦淮名妓与文氏闺秀:那些被忽视的女画家
·下一篇文章:唐寅卖画收益欠稳定 为生计曾画大量春宫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gushi/1231120201A6993226B42F614AJ8E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