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在我国画坛上,向有南北二石之说,北指齐白石,南则傅抱石。而十分赏识和支持“二石”的,其中就有徐悲鸿。徐和“二石”的亲密友谊是世人共知的。

  1917年,57岁的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当时的京派正宗画家出于封建文人的偏见,根本瞧不起木匠出身的齐白石,致使齐白石的画虽然定价很低,但仍很少有人购买。如他自己回忆的那样:“我的润格(卖画的价钱),一个扇面,实价银币二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1929年,年仅34岁的徐悲鸿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对齐白石那雅俗共赏、形神兼美的艺术风格极为推崇,称其作品可与徐渭、虚谷、任伯年等大师的艺术媲美。徐曾三次到齐家相请,聘他担任教授,一时轰动京城。每逢画展,徐总是在齐的作品下面贴上“徐悲鸿定”的条子,表示对齐画的评定。又为齐编画集、写序言,亲自联系出版社出版,以提高齐在画坛上的地位。齐白石感激莫名,写诗:“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表达了他对徐有恩在已与“识拔于困厄之中”的感激之情。

  傅抱石出身贫寒,虽然画得一手好画,却无人赏识。1933年,傅抱石带着一包袱画作去请教客居南昌的徐悲鸿。因初访未遇,只好留画怏怏而去。徐见其画,不胜欢喜。徐素爱才如命,竟不顾天下大雨,跑遍南昌城,终于找到了傅。为培养这位不可多得的画苑新秀,徐悲鸿找到当时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棵好苗,是一种希望,你们应该给笔经费,让他深造。”可这时作为国民党攻打红军前线的江西,其省主席哪里顾得上这些。徐悲鸿只得拿出自己的一张画,果决地说:“就当你们买的一张画吧。”熊式辉碍于徐大师的面子,总算答应了。后来,因所得费用不够去法国,徐只好让傅去了日本。

  徐悲鸿真乃画坛伯乐。“二石”的成就,《齐白石作品选》、《傅抱石作品选》就是明证。


·上一篇文章:画马大师以马为师画马如神
·下一篇文章:赵孟頫我侬词的典故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gushi/11220175524HFBF347BI1KAJ9E1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