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瓷器网(中瓷网)  文章作者:杜娟

  3。晚年之作:《雪景山水图》卷

  现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张复《雪景山水》卷(图 1),作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六十八岁时,是其成熟时期的绘画面貌。卷尾款识云:“癸丑冬月写于十竹山房,中条山人张复。”下钤两方白文方印,“张复私印”“张元春”(图21)。

  张复此画作于“十竹山房”,不知是其画室名,还是他人斋室名,待考。手卷描绘了冬季雪景,在长达四米半的横卷上绘重山复水,意境荒寒。

  画卷起首处,转过山径旁的屋舍,可见有行旅之人正向山道深处一座由高大的青砖城墙和朱墙重檐建筑构成的城门走去,门楼建筑旁竖有一杆高高挑出的旌旗,沿着城墙内侧还矗立着数座高楼,远处山谷间则是一片低矮的房屋,画家描绘的应是一处具有军事功能的基层行政机构“巡检司”(图22),这一场景在《水程图》册中也有表现,其《望亭巡检司》一帧(图23)就是一处设于苏州与无锡之间水、陆要道上的地方军事机构,图中的巡检司亦由高大的城墙、楼阁建筑、高竖的旌旗等构成。明朝伊始,就在各地主要关津、要道、要地等处设立巡检司,[39]根据需求巡检统领雇募三十左右或百人不等的弓兵,负责盘诘往来奸细、贩卖私盐之人,查获逃军及囚犯,盘查无路引及面生可疑之人,缉捕盗贼,维持地方治安。手卷中的巡检司,显然是设立在一处人烟稀少、地势险峻的山中关隘,张复的描画颇具真境实感,应来自亲身游历经验。

  图21 张复,《雪景山水图》卷尾张复款识与印章

  图22 张复,《雪景山水图》卷局部《巡检司》

  图23 钱榖、张复,《水程图》册之《望亭巡检司》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山峦起伏跌宕,绵延不绝,山形复杂,圆峰、尖峰、方平之峰、峭拔之峰交错变化,表现出张复晚年在描绘景物方面完全成熟而游刃有余的能力。在重峦叠嶂、白雪皑皑的山间,坐落着几座寺观庙宇,其中殿阁、高塔、院墙均以淡朱色烘染,与白雪覆盖的屋顶、山峦、以及青翠的松柏交相辉映,一派万籁具寂、清幽旷远之气象,令观者有如亲临冬日雪后的山水间,顿有疏瀹澡雪之感;而水岸平地上错落的渔村、静卧的渔船、山径小桥上赶路的行人,又给这清冷寥廓的世间平添了几分生气。对人类与自然山水彼此和谐相融主题的关注与细心描绘,彰显出晚年的张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晚明文人山水画中殊少表现人物活动其间的情形大相异趣。

  长卷采用的全景山水布局,与吴门画派山水横卷常用的布陈手法相一致,有意拉高了俯瞰的视角,天空被压迫着仅成一线,并未给远景更多的展示空间,透露出吴门绘画将北宋与南宋山水画风相融合且又不同于浙派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出于对雪景环境的营造,张复以淡墨晕染水面与天空,山脉则先以淡墨勾勒,稍作皴擦,再用赭石局部烘染;而对另一重要的元素——寒林,则使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近景的杂木与松柏形态描画得比较细致,经严寒而不凋的青松翠柏先用墨笔勾勒再用花青罩染,远处的树木则以短直线条粗略铺排出轮廓大意,淡墨、中墨交替,殊少重墨醒提。

  画卷的最后,远山之外又出现了一座城池(图24),隐约的城墙,高耸的楼阁,层叠的建筑,朱墙雪檐,与开卷的巡检司城池相呼应,颇见画家的匠心。《雪景山水图》卷风格清逸简淡,格调静穆温润,在延续张复早年素朴粗简、法度谨严特点的同时,更加成熟,粗放简纵而沉稳老辣,不失为是晚年的代表作品。

  《山水》扇面(图2),作于十七年后的崇祯三年(1630),是其极晚年的小品之作,款题:“庚午仲春为□□□写。张复时年八十有五。”钤朱文连珠印“元”“春”(图25)。画中山水树石环抱着一座红墙朱阁的寺院,水岸边两位正在交谈的文士似乎准备进入空亭歇息,又似乎打算穿过朱栏小桥抵达寺院之中。仲春时节,树木葱郁,生机焕发,张复以重墨点叶,以花青薄涂远山,以赭石罩染坡石,在尺咫小幅中,布局精致疏朗,用笔简括粗放,意境清新恬澹,给人纵笔洒脱、平淡天真之感。该扇面标明是为某人所作,但姓名字迹已涣漫不清。大约是折扇被使用过的原因,画面颇有磨损,但不影响对画境的欣赏。

  张复这两件晚年的山水画作,虽没有直接点明是特定真景,但所绘景致无不映射着画家亲历山水的丰富体验与直观感受,特别是其中都重点描绘了寺观庙宇等人文景观以及人的活动,令观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巧合的是,作画的时间也与所画季节相符,显示出实境山水画的意蕴。

  图24 张复,《雪景山水图》卷尾局部《城池》

  图25 张复,《山水》扇面上张复款题与印章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古代画兰花的六位高手,各有千秋,女画家马守真的兰花,清秀典雅
·下一篇文章:齐白石早年画的螃蟹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zgshxs/2053155659CKC3D14608AGCIHI7I4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