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作品赏析

关山图

  贺天健是近代上海中国画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九岁开始学画山水,先师承清初吴历、石涛、石溪、梅清、渐江等法,后取法宋元诸家之长,终得“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他还注重画史、画论方面的研究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游名山大川,并将传统笔墨与在自然中发现的笔法融为—体进头发行创作。其作品呈现着法度谨严、布局变化多端、笔墨清迈俊逸、意境幽远的特征。
  贺天健的《关山图》,纸本设色,纵179.5厘米,横69.5厘米,作于1936年。画中树林漫山遍野,雾气漫漫与茫茫水面相呼应,“一派浩莽之气”。“一条小路高深入远处,关外天半插数峰”,又使画面生出“绵密幽邃的情致,使人在这种氛围里发生旅途杳渺之感”(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画面近处有——院落,几间屋舍错落有致,屋内有二人似在闲谈。门口一女子正探头张望,看院外一孩儿童在玩耍。不远处一人骑驴前行,一人随后。这些铺设、点缀,既显示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照,又增加了生活气息,还不使山石、草木过多而致气机壅塞。近景、中景的树,以淡青、朱砂或曙红染少许,其它处的丛林虽未设色,但有层林尽染、秋高气爽之韵。为使画面协调,并突出秋意,门口的女子和路边的护栏亦施以红色,并与落款处押角章的朱砂色相呼应。全画赋色和谐,从远景、中景到近景,石青与赭石混用自然,颜色由淡渐浓。倘若只以浅绛、水墨出之,画面则显单凋。近树用朱砂、石绿点色,虽重却因纯度及位置得当,而使颜色突出秋意,既产生对比,又过渡自然,可以说是艳而不俗。同时,由于近景用色绚烂,也消解了远景突起的山峰用浓墨、焦墨所带来的沉闷。山石主要运用了披麻皴和雨点皴的方法,可看出作者借鉴了董源、巨然的画法,但比董、巨松动的用笔更见浑劲坚结。
  此画题识:“平生最有荆关意,终觉倪黄一派平。不是纵横矜俗眼,老夫笔底若天成。丙子岁暮,饮酒十斗,制此奇境,十日成之。江左贺天健并题。”该画的构图在局部上借鉴了宋画《雪麓早行图》。作为大幅画作,山、水、瀑布、人、动物、树木,桥梁、屋宇、楼阁俱全,可谓繁复。但由于章法结构毫不松弛,是以“s”形的山路为主线贯穿全画,宛如一条飘动于层峦叠嶂之中的玉带,使得境界愈觉邃远而空灵。驭繁,繁而不乱似奇取胜。自董其昌倡南宗画以来,奇、险遂为邪道,而平淡天真成为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此类元季倪云林、黄公望可称为典范。在董其昌眼里黄公望仍不免有些“纵横习气”。 

  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主席1936年2月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笔力遒劲,挥洒纵横,诗情奔放,舒卷自如,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都曾以毛主席的这首词意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山水佳作,在风格上各有千秋。海派画家贺天健据此词意创作的《北国风光》,堪称贺天健的鸿篇巨制。
  贺天健擅长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尤以山水著称。他的山水崇尚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法度与精神,主张山水画研历代名迹。他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墨法、皴法及金碧青绿等用色的手法,或工或写,或水墨淡彩,或青绿重彩,变化丰富。贺天健十分重视师法自然,遍历名山大川。傅抱石曾说:“贺老的笔墨雄茂,而又秀逸多姿,贺氏的山水画不论寻丈大幅,或是尺幅小品,青绿重彩,或是水墨淡彩,给人感受生活气息浓厚,气势雄壮,境界开阔,有强烈时代和艺术感染力”。
  贺天健独创秃笔法,其山水国画作品以大气雄浑著称。这幅丈二匹的《北国风光》,全用唐人金碧晕染之法,画面气势磅礴。
  贺天健的传世作品不多,估计有千件。他去世后遗作300余件捐赠给上海中国画院。8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进入海外拍卖市场。近年来,其力作《东坡玩月图》在1997年朵云轩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山水》在1998年嘉德拍卖会上以7.92万元成交;2001年,他的力作《松鹤永年》估价3—4万元,最后以22万元成交;2002年,他的《江山揽胜》在上海敬华拍卖会上以46.2万元成交,高出估价近4倍。此幅《北国风光》曾作为1999年嘉德春拍图录的封面,出现在拍卖会上,并以57.2万元成交,创贺天健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高奇峰
·下一篇文章:朱屺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xiandai/18102511040C08K6HGI4FC2I6J914H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