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国际 文章作者:佚名
界更是不惜重金加以收购。
可是,一连几天,出现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看上去很珍贵陶俑只是静静地摆在摊位上,尽管有许多人前来探询,却没有一笔交易成功。是因为它的价格太高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呢?
杨敬荣:就怕买假了,是都有这么句话,因为在这个搞艺术品收藏,都有这个真伪的问题,他只要是买假了的时候,这东西就是好多等于价值就荡然无存,你贵一点没关系,说这东西是老的将来肯定还会升值。
在一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陶器的制造技术。相传距今一万多年前,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叫尤陶氏,她常用泥巴捏一些玩具供小孩玩耍。有一天,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家园。
毛晓沪:相传这场大火以后,悲伤的尤陶氏突然发现,她用手工捏制的各种玩具变得更加坚实,而且耐水。于是呢,人们就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呢,制作各种器皿和食用器物,这样呢,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陶器就出现了。
在对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在6000年前,我国出现了彩陶。当时人们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当作盛水或者食物的食具,如陶罐等器物。而陶俑的出现是从秦朝开始的,这个时期的陶器已经发展到了彩绘陶的烧制时代。
毛晓沪:这种彩绘陶器呢,主要就是用来,作为贵族的陪葬冥器而制作的。
这位专家突然想起了前不久报上登载的河南古墓被盗的消息,心里不禁疑惑,眼前的这些陶俑和被盗的北魏古墓有什么关系吗?这些陶俑是被盗的真品还是高仿的赝品呢?
杨敬荣:陶俑尤其是陶俑,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所以这东西一值钱了,仿制品就开始出现了,而且仿的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很多这个高仿的产品,有的确实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像这样只是在造型上吸收古代陶器的一些装饰艺术风格,进行简单的模仿,仿制出来的陶器往往只是一般的工艺品,而对于古陶器的中仿产品,在仿制手法上就比低仿高超了一步。一般它是以古陶器的实物为蓝本,无论从造型还是从器物的装饰风格上都要与所仿制的古陶器相同。
主持人:最难鉴别也最容易使人上当的应该是一些古陶器的高仿品了。对于这些带有釉面的现代高仿唐三彩来说,作仿者同样采用了真品唐三彩的成型工艺,不但器物的造型、器物表面的装饰风格与真品丝毫不差,而且作仿者还下大工夫对新仿的唐三彩进行了作旧处理,而最容易让鉴别者打眼的往往就是陶器的旧貌。前不久我们的记者,暗访了一家仿制唐三彩的作坊,目睹了做仿者给唐三彩做旧的全部过程。
仿制者在对已经烧制好的唐三彩进行做旧时,先把唐三彩横着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氢氟酸或者醋酸的池子里浸泡,这样就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从而去掉新仿唐三彩表面的亮光。然后将唐三彩捞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唐三彩放进盛有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化学剂的池子里浸泡。
其实,无论做仿者的手段多么高明,仿制的赝品与真品相比有多么逼真,但由于制作工艺上的限制,也总会漏出一些破绽的。
一般来说,用酸处理过的赝品,它釉面上的开片缝隙比较宽,而真品的开片缝隙相对比较细密。同时,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真品的开片像干枯开裂的河床一样,往往开裂的每一片的开片中心是往下凹下去的,而赝品开片的中心是鼓起的。
另外,带有釉面的古代陶器,由于埋藏在地下的时间过长,表面会出现脱釉现象。真品唐三彩的局部釉面是自然风化脱落,露出的坯体表面比较光滑平整,而赝品釉面往往采用电动刻笔攒下来的,尽管也出现脱釉现象,但露出的坯体表面有许多的麻坑。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再一点,土锈也是有区别的。自然土锈它是随着那个墓穴的坍塌以后,一点一点淤泥淤进去,一层一层淤进去的,这样它那个土锈非常有层次感,撒下的土锈往往它是颗粒状的,滚圆的,而不是那种层次感,淤上去的那个层状的,所以这个呢,仔细观察也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既然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唐三彩赝品,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古陶佣也就有出现赝品的可能,那么,摆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古陶佣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呢?
这位文物专家和卖陶俑的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卖陶俑的摊主坦白地告诉专家,摊位上的这些陶俑是他一些河南老乡,在家乡经济开发区的施工中挖掘出来的,这些陶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陶俑还在河南老家。
专家凭着多年的鉴定经验判定,这是一批珍贵的国家文物。为了更加保险,这位专家从潘家园买走了几个古陶俑,回去后与几位专业人士对它的真假作了进一步的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与这位专家最初的判断不谋而合。
为了避免这批珍贵文物的流失,这位专家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要求批拨专款对所有在河南出土的北魏陶俑进行“抢救性收购”。于是,在1993年年末到1994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内,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北魏陶俑收购的热潮。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呢花了十万吧。
但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尽管有关部门纷纷抢购,而这些陶俑的数量却总是有增无减。在很短的时间内,北京的各大古玩市场上,涌出了大批量的北魏时期的陶俑。与此同时,这件事情也引起了文物鉴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吕济民:开会的时候我去了,也有人说有三个是真的,也有人说是一个是真的。
为了澄清事实,平息纷争,国家文物部门联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警方的配合下,对此事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最终,调查的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批被当成古文物的陶俑,竟然是出自洛阳市南石山村的几个村民之手。
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这东西是我们生产的东西,是生产这仿古的,高仿的,是我们的作品我的作品,咱也有营业执照,啥都有。
坐落在洛阳市邙山岭上的南石山村,是一个仿制古陶器的专业村,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制古陶器。和其他人一样,高水旺二十刚出头就潜心研究中国古陶器的烧制技术,1990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陶器仿古工艺厂,专门仿制生产中国古代的各种陶器。没过几年,高水旺的仿古工艺厂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定货的客户纷至而来。1993年的一天,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客户来到了高水旺的工艺厂里。
高水旺:说叫咱给他定做一批北魏的陶器,咱就按照咱自己的有关的资料,就生产出来一批陶器,也是按照高仿的东西来制作,做完以后他们把货买走了。没有等几天时间,他们又拐回来了,拐回来就说你赶紧再抓紧时间再给我制作。前后下来生产有几百件东西。
突然拿下这么大的定单,高水旺兴奋万分,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烧制的这批陶俑仿制品竟然在北京文物市场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高水旺:有一天,咱县里头工商局、还有这个文物局、还有公安局,他们几个人都来到咱的厂子里边,他们说要把你这东西要暂扣,得拿走鉴定,把那一件东西拿走了,去鉴定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他们拿着回来,就说你这东西这个东西是你是生产的东西,不是这国家文物,反正咱也不知道咋回事。
高水旺原本无意和古陶器专家开这样大的玩笑,但传统的古陶器鉴定方法确实遇到了挑战。那么对于古陶器的鉴定,除了传统的“眼学”鉴定方法之外,有没有一种更加稳妥的办法呢?
吕济民:现在有办法。今后的鉴定呢这个路子是要走的,这个我们要继承传统,要发扬,同时要创新,得要有新的技术。
2003年的10月,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与中国科学家们一起,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出利用陶瓷釉面的“脱玻化”现象,鉴定带釉古陶器的科技新方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立鹤:釉的原料实际上都是矿物,矿物 它都是结晶的是晶体,那么经过烧制以后它就熔化了,熔化了之后就变成玻璃,它就是烧它以后它储了很多能,你冷却以后它这个能要放出来,它这个结构不稳定,不稳定要变成稳定,它就要把这个能慢慢放出来,这个过程就叫“脱玻化”。
同一种器物,在自然界中存放的时间越长,“脱玻化”现象越明显。釉质脱玻化检测就是利用现代仪器,通过对陶器釉质“脱玻化”程度的检测,来判断它是古代的还是新仿产品。
2004年4月20日,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地来到了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这位男子说,这件唐三彩是他们家的祖传品,前段时间,他请陶器鉴定专家“掌过眼”,为了更加保险,他想请这里的技术人员用仪器再鉴定一次。
检测人员首先用仪器对唐三彩的腹部找了一个点进行检测,数据分析之后,判定这件陶器是唐代晚期的作品。然而,当检测人员在这件唐三彩马的一条腿上再找一个点进行检测时,问题出现了,这次的数据却显示这件唐三彩是新仿的赝品。同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仪器鉴定的结果怎么会不一样呢?
为了更加保险,工作人员对唐三彩的多个部位都进行了反复的检测,最后表明,这件造型为马的唐三彩,它的腹部和头部都是唐代的真品,但是四肢是后来嫁接上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件修复的仿品。
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杨宝庆:他给我讲,他想把这件唐三彩给拍掉,而且当时他要拿出一部分钱,这个希望我们中心给他出具一个真品的鉴定证书。
但是,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还是开出了“此产品经科技鉴定,数据与唐代晚期唐三彩数据有一定差距,与现代仿品数据相符的鉴定书。
主持人:我们欣慰地看到,鉴定专家没有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公正的权威,正因为古玩收藏这个行业有这么多的仿制手段,鉴定专家们更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将每一件藏品的鉴定结果公诸于世,避免一件赝品蒙骗更多的收藏者。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上一篇文章:被造假最多最滥 浅谈郑板桥书画辨伪
·下一篇文章:书画“完全佚名”造假法之“祖宗佛像类”成品辨识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shjd/0771882355FH7121F24JD1D211IHD8.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陈丹 | |
樊曦 | |
佚名 | |
佚名 | |
杜艺等 | |
张然 | |
白国庆 尹 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