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书画网 文章作者:董昆等
海外并购做大文化企业
贝塔斯曼从一个家族式的印刷企业挺进世界传媒领域,变成叱咤风云的全球六大传媒集团之一,其旗下拥有100多个相关的品牌和企业,很多都是在并购中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媒体集团——新闻集团,旗下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镜报》、《卫报》、20世纪福克斯、天空电视台等诸多内容资源。其掌门人默多克毕生在传媒领域不断进行并购,形成了电视——报纸——杂志——电影的传播链条。国际集团在并购中壮大自己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在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并不大。民营资本收购美国洛杉矶天下卫视华语电视台;俏佳人传媒入主美国国际卫视电视台;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正在磋商收购美国影院;保利博纳美国上市;中影、华谊兄弟等公司设立海外发行公司……国内文化企业在尝试拓展海外产业链。“但在海外并购的都是影响很小的终端媒体,很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作为过渡这种模式是可以的,今后应该鼓励国内企业大量走出去,在国际上整合资源,进入到国际主流市场最终才有竞争力。”陈少峰表示。
新媒体再塑文化产业布局
“今年格局已定,数字文化产业会越来越强大,传统文化产业会逐渐萎缩,特别是报纸、杂志、图书。未来5年数字文化产业会超过文化产业,重新塑造文化产业的格局。”陈少峰表示。很多地级市在做“十二五”规划时,将本地广播、电视、报纸和出版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但是从全国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本地的广播、电视、报纸和出版的发展空间受局限,无法走出去。“一个产业不走出去,只在本地发展,它永远不能算做产业”,二是新闻出版以后会受到很大冲击,把萎缩的产业作为很大的产业,这是行不通的。
4种模式主导中国文化旅游高端市场
湖北文化产业将成“两圈三极”模式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表示,“十二五”期间,湖北文化产业发展会成为一种“两圈三极”模式,两圈的战略框架下,武汉市、长江三峡和襄樊武当太极湖、十堰三角区会成为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支撑极。我们考察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认为在“十二五”期间,西安曲江模式、深圳华侨城模式、深圳华强方特模式、湖北武当太极湖模式,可能会成为主导中国文化旅游高端市场的模式。
湖北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GDP整体水平:2006年是206亿,2007年是368亿,2008年是450亿。湖北文化产业发展,跟全国相比核心层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省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匮乏
傅才武表示,空间布局上以武汉这个中心城市呈一个梯队结构,武汉是一级独大,在武汉周边的黄石、孝感都是地级城市,但根本不能跟武汉比,他们大概占到武汉的1/3。人才结构上,湖北省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复合型高层人才、市场筹备人才等都比较差。
政府可以从五方面实施赶超战略
“‘十二五’期间,应该从赶超战略发展上来定位湖北下一个十年区域发展,要从战略管理思路、战略布局结构和战略保障三个方面调整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结构。”傅才武说道。
政府可以从五方面实施赶超战略:第一,湖北现在的优势在平面媒体,都市类的报纸在全国排名前三名,发行量最高可以达到150万。要扩大文化艺术和平面媒体的比较优势,还要电视和数字娱乐行业的质量和行业竞争力。第二,要建立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政府可以主管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经营,可以划定市场边界,规划这一层面,政府的力量不能缺失,如果缺失了对区域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第三,要完善相关文化体制改革中的财政政策,落实文化产业中的税收政策和公共文化财务财政保障机制。第四,要建立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会,找到一个结合社会和政府力量的有效方式。第五,要培养人才,尽管武汉市有那么多大学生,但是高端人才不足,这是一大缺憾。(文/董昆、刘妮丽)
·上一篇文章:文物犯罪高发 如何斩断伸向国宝的黑手
·下一篇文章:改革开放三十年:拍卖行本土经营 风雨15载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guancha/101220223343952J9517FBB6I37KJ752.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应妮 | |
佚名 | |
佚名 | |
冯源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