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报  文章作者:佚名

确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造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缺乏大规模成熟运作的拍卖行、缺乏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且各自为政、浪费资源。”季崇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新民晚报》资深记者林明杰则认为,上海的拍卖业缺乏大的胸怀和眼界,小富即安,因此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最佳时机。

  不过,尽管目前上海曾占有的“半壁江山”已经有些“风雨飘摇”,仍然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上海艺术品拍卖的明天抱有乐观的态度。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士朱浩云告诉记者,上海并不缺乏资金和高质量的藏品,上海的藏家和买家也一向是活跃分子。以海派书画拍卖为主要特色的沪上艺术品市场,也极有可能能随着海派书画,包括新海派油画的走强而逐步走出困境。季崇建也认为,即便上海艺术品拍卖当前较为冷清,但仍然在内地艺术品市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沪上不少拍卖公司也已经开始为走出困境寻找出路、急起直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杭州:第三个中心?

  “通过这场拍卖,西泠已经坐稳了南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头把交椅。”不少人都这样评价刚刚结束的西泠印社春拍。成立于2005年的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以每举一槌就轻松过亿的佳绩,使它所在的这个城市——杭州,有理由期待自己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内地第三个艺术品拍卖中心。

  这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暂且不提迷人的湖光山色,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文人墨客与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惶论,以浙商为主的收藏群体早已在北京、上海、香港甚至海外艺术品市场大打出手,成为各地争抢的“香饽饽”。有例为证,为了吸引更多的内地藏家,香港佳士得就将其春拍、秋拍的预展地点在北京、上海两地之外,又增加了杭州。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想要在热火朝天的艺术品市场保持沉默都难。

  其实,杭州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堪与北京、上海比肩。据相关人士介绍,杭州艺术品拍卖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西湖当代中国书画精品拍卖会。至1999年,杭州已经有10余家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拍卖行。此后,浙江佳宝、浙江皓瀚相继涉足,在业内也曾引起不小的动静。不过,虽然杭州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但依旧缺少全国性的业内品牌,直到2005年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出现。百年西泠本身就是被关注的焦点,其在文化界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当它介入艺术品拍卖大潮时,在业内引起的震荡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北京作为艺术品中心一枝独秀的情况下,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江浙却迟迟未有能与嘉德、翰海抗衡的拍卖公司的情况下,西泠印社拍卖的横空出世,凭其影响力和号召力,无疑在拍卖界敲响了一记重槌。

  通过短短两年时间,如今的西泠拍卖早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风向标,“北看嘉德,南看西泠”的说法已得到了业界的公认。在西泠的带动效应下,杭州越来越引人注目,老牌的皓翰、佳宝继续前进,新成立的浙江南北、浙商拍卖也开始崭露头角。据统计,2006年,西泠、皓翰、佳宝的总成交额都迈过了亿元大关,三家公司的成交总额近6亿元,占当年整个浙江省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的70%多,奠定了三家公司在杭州的中心地位。同时,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的买家也开始专程赶到杭州来竞投,杭州艺术品市场的辐射力正在向全国扩大。

  杭州的异军突起无疑对内地艺术品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江浙一代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为杭州也为上海甚至北京派生出人数众多的买家,这些买家实力雄厚、出手阔绰,迅速成为支撑艺术品市场的主要买家群体。此外,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派和海派绘画也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和热点。

  “杭州现在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30岁是起始:年轻画家通往“千万元级”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文章:川内秋拍盘点名家精品走牛 假拍炒作添乱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o83.com/news/arttz/0792082912JGCI491G1B5I1J0I7CFH.htm